趙永奇:過分解讀習李從政是「官本位」思維

【新唐人2013年3月21日訊】習李走上中國政壇高位無可置疑首先是他們個人奮鬥的結果,其間的甘苦、酸甜唯有自知。

數天來媒體對他們的推介、展示,正面、積極、向上,當然也無可非議。個人先天的聰慧、內在發奮的努力、多維的磨礪、師友的培育擢拔、夫人的賢慧、子女的孝順上進,都是那麼地卓爾不群。

但我忽而想到假如曾經風卷九州的薄某人不是因為王立軍驚天反水,估計會99、9%地登上大位,其簡歷、介紹面對公眾的也必然純正、光榮、正確。

當下的中國社會,一個人無論哪方面的成功,更多依靠的是先天的、偶然的因素居多,這也是無可置疑的事實。

中國夢忽然大熱,可民眾的理解千差萬別。

稍望遠裏說,我們記得如今4、5十歲的人小時候很多人的夢是長大當科學家、作家、解放軍等,可我們現在的人無論老幼男女只有一個夢:當官!

一個正常的社會衡量一個人的成功絕對不是唯有仕途一項,更多在於工作的意義、生活的安適、心靈的寧靜。

一個學校的成功不在於從這裏走出了多少官員,一個老師的成功自然絕不只是教出了幾個國家領導人,一個人的成功也不只是做了多大的官。

和習近平、李克強同時代的很多人沒有當上官,並不等於他們不成功,或工、或農、或兵、或商、或學,在各自的領域做了他們應該做的事情。

對海外華人的報導,想想看吧,美國勞工部部長趙小蘭,能源部長朱棣文,還有先揚後抑的駱家輝,都是我們媒體大幅報導、民眾津津樂道的成功者形象,絕對多於那些默默打拼的非官員。當然這不是人家趙小蘭、朱棣文、駱家輝的本意。

可悲的是,我們只剩下了這樣一個衡量成功的尺規。

社會視角同樣折射出了一個國家的價值觀。

一個官本位至上的國度的人們註定只有很少人的夢才能成功;大多數人好夢不多,要做夢也多半是不切實際的夢,難於成功的夢。

雖然殘酷也得說出來:絕不要白日做夢啊。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