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臺貿易談判進展 豬肉議題無果

【新唐人2013年03月11日訊】 (美国之音電)中斷數年的美臺TIFA貿易談判結束,雙方觸及了敏感的美國豬肉議題,但是無果而終。不過,美臺在其他貿易議題上有很多進展。

*美方施壓*

美臺貿易投資架構協定”(TIFA)談判,星期天在臺北舉行一天會議後結束。美方首席談判代表,貿易談判辦公室副談判代表馬蘭提斯會後表示:“美國同台灣有著極其廣泛的貿易關係。雙方今天在貿易投資架構談判中,花了很多時間商討發展這種貿易關係的新途徑。”

馬蘭提斯所說的“新途徑”,被媒體認為是特別針對美國豬肉進口台灣議題,美國堅持台灣應該依據國際通行標準,允許使用瘦肉精的肉類進口。他說,美國堅持的公平貿易原則沒有改變:“這是一個長期關注的問題,美方在今天會談中提出了‘美豬問題’,並將繼續提出應該遵守依據科學而制定的肉類出口國際規則。”

*爭議由來*

美國豬肉成為TIFA談判主要看點,問題核心是豬肉瘦肉精,即“萊克多巴胺”,這是可做促進豬牛瘦肉生長的飼料的添加物。美臺對瘦肉精允許殘留量標準不一。2006年10月台灣將其列為動物禁藥,美國牛肉因此不得進口,臺美經貿受挫,TIFA談判隨即中斷。2012年3月行政院提出“牛豬分離”和“有條件解禁”政策,立法院通過解禁美牛案,TIFA復談出現曙光。不過,美豬輸入台灣問題懸而未決。

*美豬議題 “各自表述”*

台灣談判代表拒絕了美方的議題,堅持“牛豬分離”政策。台灣媒體說,臺美在美豬議題上“各自表述”沒有共識,美臺貿易摩擦早晚爆發。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楊冠章對美國之音說: “我們給總統加油,總統一定會為我們把關。每一個國家都有每一個國家的立場。我們總統宣誓已經很清楚了,中華民國的立場就是反對來自萊克多巴安的豬肉。中華民國的總統是馬英九,不是歐巴馬。”


“美豬議題”是本次TIFA大看點,但並非唯一議題。台灣希望美國協助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美國在臺協會和台灣駐美經濟貿易代表處,日前聯合發表“國際投資共同原則聲明及資訊通訊技術服務貿易共同原則聲明”。

台灣首席談判代表,經濟部副部長卓士昭說:“這是一個高標準的全面協議,我方必須要進一步地實現貿易自由化,還有法規要進一步鬆綁,來符合TPP(跨太平洋夥伴協議)的規定。”

台灣外交部說,臺美雙方還將在TIFA架構下成立投資工作小組與技術性貿易壁壘(TBT)工作小組,並將在世貿等國際架構內,加強合作與交流。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