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韓生波 教育界盼藉機反思

【新唐人2013年03月07日訊】(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7日電)棒球經典賽與韓國隊比賽時,部分球迷使用侮辱韓國的標語,引發爭議,教育界希望藉此反思,學習適當表達情緒,避免給人「相罵本」。

部分球迷拿出北韓領袖照片,或是書寫侮辱韓國的字眼,不但在台灣的網路上引起正反意見爭論,也惹怒不少韓國網友。

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受訪時呼籲球迷,加油時應回歸運動價值,在民主社會中,行為必須有所斟酌,適當展現幽默可以,但如果所作所為被人提出質疑,就可能踩到「紅線」了。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秘書長吳忠泰表示,台灣人對棒球有「國球情結」,難免會將棒球賽和雪恥揚威連結,部分媒體也嗅到這樣的社會氛圍,用報導煽動民眾反韓、仇韓的情緒。

吳忠泰舉例,本月5日中華隊與韓國隊大戰前,當天就有報紙以超大字體寫著「今晚宰韓」的標題,一個「宰」字背後帶有戰爭和血腥的影射,讓讀者看了情緒沸騰。

吳忠泰認為,不論是媒體還是入場加油的群眾,都不該使用侮辱性的標語。國際運動競賽有其核心價值,體育也不是政治領域,1936年柏林奧運會,納粹政府藉機宣傳其理念,成為運動史上的一大污點,歷史殷鑑不可遺忘。

新北市北新國小教師李雅菁建議,師長可以此事件機會教育,讓孩子瞭解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避免傷人又自傷。

李雅菁說,可透過角色互換的方式讓孩子反思,如果今天被辱罵、影射的是自己,心情會如何?如果今天被塗鴉的是中華民國國旗,對方侮辱自己的媽媽、姊姊,又會多麼憤怒。

李雅菁表示,小朋友易受同儕影響,教學現場最常見到的例子,就是覺得某人很討厭,便集結眾人一起排擠他,排擠的過程中會感覺很「爽」,感覺和大家站在一起,卻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李雅菁表示,每個人都有情緒,喜歡誰、討厭誰都是自己的自由,但前提是必須尊重別人。孩子討厭身邊的同學,可以選擇對其冷淡,但不可惡意攻擊。

李雅菁擔心的是,棒球上的「仇韓情結」,孩子往往直接受到大人影響,老師在試圖導正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說「但是我爸爸說,韓國人都很壞,很愛使小手段」,讓老師不知該如何是好。因此成年人應該先當表率,想想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