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宸:倒下的劉翔並不是英雄

【新唐人2012年8月8日訊】 導語

北京時間8月7日17:45,在倫敦奧運會男子110米欄預賽中,中國名將劉翔在跨越第一個欄時意外摔倒,無緣晉級。這是劉翔繼北京奧運會傷退後再次因意外無緣爭奪冠軍。

並不意外的失敗
全民仰望的崇拜

劉翔的失利並不讓人奇怪,因為在賽前已有諸多人預測了他的結局。但讓人深感遺憾的是,情節並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峰迴路轉,預料中的場景按著劇本原封不動的上演,以至於諸多劉翔的支持者為之語塞,找不到更多的話語來反駁這些「無聊的猜測」。

如果國人的記憶能維持到四年之前,不難發現在北京奧運會上,劉翔已有過前車之鑑。自瑞士洛桑以12秒88打破世界紀錄贏得冠軍之後,劉翔就一個民族英雄的形象受到萬眾矚目。不言而喻,這是因為這塊110米欄的金牌含金量特別的高,因為在體育類的大項——田徑賽場上,中國一直處於弱勢的地位。而這一塊金牌的到來,給予了中國人揚眉吐氣的機會,其價值相當於又打破一項歐美霸權壟斷。更何況,中國運動員往往比別國運動員多了一項重任:背負著大國崛起的宣傳任務。

自此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劉翔可謂媒體的寵兒,國人的驕傲。當諸多深具民族主義情節的人們把自己心中的夢想投射在劉翔身上時,劉翔已經超越了一般的娛樂偶像而成為中國新時代的象徵——因為他的成功能夠給他們的失敗心理補償。處於這種狀態中的劉翔可謂名利雙收,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直到2008北京奧運會,諸多國人在經歷了美劇《迷失》一樣的複雜劇情後,看到劉翔的倒下。這臨門一腳的放空,讓許多被「沖金」、「衛冕」之類希望刺激得腎上腺素飆升的中國人,無比的失魂落魄。

意料之中的結局
影帝級的演出

對於一位失利的運動員,我們應抱以同情。但對一出蹩腳而醜陋的戲碼,我們則不妨進行分析和批判。畢竟觀賞比賽,是希望看到運動員積極的拚搏,熱血的奮戰,而不是在政治與商業的聯手操控下,策劃出的人工表演,無論表現是多麼煽情,多麼悲壯,實質都是對奧運精神的褻瀆與背叛。

固然「劉翔哭了,他只叫出兩聲爸爸」、「他帶來無數榮譽」、「望大家看淡金牌」、「今晚他輸了比賽贏得人生」、「堅強的劉翔是人生舞台成功者」之類「知音體」標題與內容能贏得廣大家庭婦女的痛哭流涕,無限同情,但在一個赤裸裸的金錢時代,用金錢的邏輯去推理那些所謂的情操,無疑更來得實際一些,也更容易觸及到事情的真相。

由於劉翔在瑞士洛桑歷史性的突破,他隨即成為廣告商與贊助商的寵兒——每個商人都清晰地知道他身上蘊藏著什麼樣的商機。毫不客氣地說,此時的劉翔是一座閃閃發光的金礦,每一位有企圖心的人與組織都想在他身上撈取自己的利益。於是那段時間,劉翔所代言的廣告以各種形式不斷地出現在中國:電視廣告、商場海報、路邊招帖、他那陽光般的笑容幾乎迷倒了每位中國人。但是,在商言商——在政也要言商,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劉翔的傷病是所有贊助人心中的滑鐵盧,而且恐怕誰也沒想到來得這樣快,據當時的《中國經濟報》推估,劉翔在北京奧運的意外退賽讓贊助商的市場損失達30億人民幣,劉翔個人商機也損失10億。

由此即可理解為什麼那時關於劉翔的傷情,會如此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曲曲折折、羞羞答答。在贊助商來看,是要把損失減至最低,在政客來看,是要把影響降至最低。當雙方的要求合二為一時,劉翔便上演了一出淚灑賽場的苦情戲。而也正是因為有了上一次北京奧運的經驗,這次倫敦奧運的公關操作則更為得心應手,各大官方媒體視劉翔之狀態,隨時放風作觀眾情緒鋪墊:「只要能進決賽就是成功」、「只要能進半決賽就是成功」、「劉翔也是人不是神因傷退賽並不可恥」,畢竟,不得不考慮現實:劉翔目前身上一共還有運動品牌、電腦、銀行、飲料、汽車、服飾等17個代言,他仍然是中國人心目中的明星。

失敗的英雄與扭曲的觀眾
熱鬧的奧運與悲慘的現實

平心而論,劉翔雖是合謀之一,但他也是一個犧牲品——他犧牲在這種扭曲的體育制度下,犧牲在視金牌為一切的狂熱中。而且在身份隸屬於一個組織的時候(據說他還是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體育局團委副書記),他的決定權也受到相當大的限制。但是如果換一個自由的環境,我們來想想,他是不是可以活得不用如此悲情、如此傷痛、如此無奈?

而且僅把矛頭指向劉翔,是不對的,也是不夠的。事實上劉翔的存在,劉翔的遭遇,正是有了這樣的觀眾。有這樣的觀眾,才有這樣的市場。為了迎合這個市場,就要去製造這樣的偶像。當國人不無餘力的為劉翔鼓掌歡呼時,可曾想到劉翔今日這般悲慘的結局,也有自己的一份功?

奧運真的如此重要?金牌真的如此重要?國人或許在失望之餘,真的應該清醒地考慮一下這個問題。畢竟熱鬧的奧運賽場之外,是中國更加嚴峻的社會現實:無數的鄉村小學和社區體育設施、器材的匱乏以及全民族的體育精神的缺失;一塊奧運金牌的成本與投資足可以解決成千上萬失學兒童的經費;領導們的好大喜功與底層人民悲慘生活的鮮明對比,無數為看病、失業、一日三餐而疲於奔命的人們……在這樣生民水深火熱的情況下,花大錢下重本去搞體育形像工程,值不值得?

結語

有句名言:一個需要英難的國家是失敗的。但不知什麼時候,心理受創的國人才能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或許看穿奧運不過是權貴們的遊戲,金牌不過是他們炫耀的資本,英雄不過是他們利用的棋子時,才不會把感情寄託在別人身上,而切實地做一個和自己賽跑的人。

文章來源:《天涯社區》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