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縣大火民間調查 一篇被全封殺的博文

【新唐人2012年7月9日訊】【看中國編輯註:本博文在中國大陸已遭刪除,原文文字亦未出現在海外網站,故看中國編輯依照Twitter上傳出的該文圖片,將原文字敲打出來。圖片中個別字難以辨別,故敬請讀者見諒。】

前言:寫這段文字之時,希望諸君切勿糾纏筆者真實身份。從何職業,又供職何單位。其實,用這種非常規之手段(長微博方式)留文,足以證明,某已拋棄上述信息,秉持一個普通公民的視角,來記述“6.30火災”中的薊縣。

一切都該從7月6日說起。

對於已有著近3000年建城史的津北小城薊縣來說,又一個周五到來,中昌北大道上川流不息的車輛,似乎在極力證明,一切正常。

如果不是一段藍色施工圍欄和綠色的防護網的存在,如果不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警察與大批便衣,任誰也想不到,這裡曾在7日前發生過重大火災。

其實,在這日清晨,筆者踏上去薊縣的班車,當兩名本地乘客談及“萊德商場火災”,卻被司機以“各大單位和所有派出所都開了會,不能再議論此事”而制止起,筆者已嗅到了一股不同尋常的味道,平靜的背後儘是緊張。

“衛嘴子”果名不虛傳,前後左右的本地乘客很快找到了其他的話題,從農民種果樹被瞎折騰到薊縣國企連鎖倒閉,從中菲黃岩島之爭到什邡群體事件,談資一直不斷。

薊縣的新汽車站,與大多數大規模稿城建的縣城一樣,遠離市區,剛一下車,三輪司機們就是開始一番拉客爭奪戰。筆者被一位大姐搭辿,坐其三輪車駛向城區。

一切都像是演練好的。我們的搭話很快就撤到了萊德商場的火災。大姐以“可不要亂說、亂說會被抓”的態度和我閃爍其詞地說些小道消息,譬如“昨晚醫院死了一個小孩”,“沒搶救過來”,“這幾天我拉了很多專門去看火災現場的人”等等。

突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所以在其“去火災現場看看”的熱情邀請下,我以“外出遊玩”予以堅辭。找地投宿,大姐仍然熱情非凡,推薦酒店,要電話送發票等等手段,讓筆者不得不警惕起來,在其離開酒店後借故換了房間。
後來,與幾位同來薊縣的朋友閑聊,聽起遭遇,感慨自己還算“漏網之魚”,有兩個朋友從班車起就被“一位兒子在鄉政府工作”的阿姨熱情攀談,來那個人花費了好一番功夫才擺脫,這位阿姨最終還叮囑他們“可不要亂看、亂說”。

6日中午,筆者試著在火災四周轉了一圈,卻無法接近現場。隨後,又在一名當地的網友幫助下,找到其中一名死者所住小區,小區外停滿了政府牌照的車,其樓下,圍觀著大批政府人員,一直遠遠的耐心等待,直到幾個身穿孝服的遇難者家屬出現,混於其中,卻只聽到一名女性家屬說了一句“賠償協議看來不得不簽了”,旋即,他們被帶上一輛大巴,政府的小汽車前後跟隨,呼嘯而走,終不知所蹤。

此時的薊縣,陰雲密布、天雷滾滾,一場陣雨在做難免。雨來的迅猛異常,取得也甚是突然。在被多名三輪車夫拒絕前往鼓樓廣場後,筆者高價搭上一名的士,但還是在早已交通管制的薊縣人民西大街停下,步行至鼓樓廣場,這裡雕樑畫棟,仿古建築比比皆是,商鋪店面櫛次鄰比,顯然是這座小城的商業娛樂中心。

大批的人群向廣場彙集,表情不一,其實都很疑惑、漠然。

有大批的工作人員和少量的警察在維持秩序,禁止人群靠近鼓樓附近的三條小道。這裡通往薊縣縣委和官方招待所 – 漁陽賓館,後者被指為“遇難者家屬的集中地”。

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人群聚集中,雙方都相當克制,官方沒有任何大的動作,只是工作人員間或以人牆形式逼退靠近警戒線的民眾。在16時20分許,來了一輛巡迴的廣播車,開始用大嗓門喊叫“鼓樓廣場沒有任何集體活動,純屬謠言,迅速撤退!”聲音異常嚴厲,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開始驅散群眾。筆者就此離場,前往萊德商場處,依然大批警察和便衣。

晚上和幾個朋友吃飯,互通信息,感概這是一座“草木皆兵”的小城,最終,我們都不得不佩服小城的政府維穩很有經驗,此時的手機網路也無法使用。

再返回鼓樓廣場,這裡已經“清場”成功,或公安、或工商、或城管、或民政的各色工作人員組成人牆,將廣場變成一個“只出不進“的地方,港接近晚20時,這座城市的商鋪已全部關閉。每個十字路口,都站著不下五人的交警。此情此景,讓一名已經在此地滯留數日的朋友也無限感慨”今時不同往日”。至晚23時,情況依舊。

這就是薊縣“6.30火災”的頭七日,沒有傳說中的追悼會,更沒有上海膠州路火災的市民自發鮮花祭奠,甚至連燒紙錢的人都沒有,一切都平靜的令人可怕,一切也都緊張的令官方寢食難安。

次日的筆者,和幾個朋友開始了艱難的掃村、掃樓工作,卻異常艱辛,也異常失敗,已經聯繫好的幾個遇難者家屬,都以不同理由婉拒相見,甚至一名生懷者將筆者的QQ拉黑,聊天記錄隨之丟失。兩個曾經幫助打聽其失蹤朋友的網友也不再聯繫。筆者的腦海不斷浮現兩個字:詭異!

街頭巷尾的便衣和警察比昨日少了許多,廣場恢復了往日的繁華。一切都似乎在昭示:一切正常。然而,正常與否,官員心裡有一個譜,百姓心裡也有一個譜。

當然,筆者心中也有一個譜。“6.30“火災後的薊縣,處在一個“引而不發”的狀態。百姓可以默默的聚集中廣場,但沒有實質的目的,官員可以四處警戒,卻亦沒有動用武力。唯一能“告慰逝者”的是10名遇難者名單中下午15時許被公布,皆為女性,無有兒童,無有男性,亦無有失蹤者。
一切似乎都在萌芽狀態,就象永恆。
各種質疑、咒罵、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言辭中網路上依然廣泛傳播、或毛派、或鄧派的公知們,也都沒有忘記就火災發表幾句言論。然,歸根結底,都是自說自話,官方站自說自話,民眾在自言自語。公知們或輿論領袖們一樣自說自話,誰都沒有把誰的話當回事,更遑論交鋒,從網上,到現時,一切都處在一個“引而不發”狀態。

一向被寄予厚望的媒體,似乎集體失聲,鮮少發出聲音。要麼是官方的通稿,要麼就是蜻蜓點水的報道,命中期待的內幕沒有被揭開,民眾質疑的數字沒有被證實。

在一個黃昏,坐上西返的大巴。嘎然想起,一直向西,也許能到克拉瑪依。18年前,有325條生命葬身在那裡的一場火海,真相終浮出水面;18年後,薊縣也發生了一場火災,到底是10條生命,還是網傳的378條,這個真相,也許很快浮出水面,與邪惡是永遠到無法想像的時間……

臨走時,幾個朋友在鼓樓廣場的肯德基店裡,感慨此行的失敗,感慨這裡民風的溫馴,感慨這裡政府相當有維穩經驗……

說到民風,某想起微博上一個叫“妖嬈哥愛天津”的奇葩。它女裝男身的宣稱“天津人不慫”,也不知該怎麼回應,只能從歷史裡找答案:也許從公元756年安祿山“漁陽擊鼓震秦關”開始,這裡民風就開始轉變了風向,直至1153年“都遷燕京”,850年來,在天威皇權的熏陶下,“莫論國事、不惹官府”的升斗小民思想已經徹底紮根!
當然,處於京津之間的薊縣,亦*莫*外!

(看中國註:以上*的字,在原圖片中無法辨別。)

文章來源:看中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