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連載】辛灝年《誰是新中國》(36)

【新唐人2012年3月27日訊】 【《誰是新中國》題解】 誰是新中國?誰才是真正的新中國?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如果是前者,何以在辛亥之後,又會出現長期的內亂和內憂?雖然能夠一再地戰勝形形色色專制勢力的反撲,統一了中國,捍衛了共和國統,贏得了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卻又慘敗在1945—1949的內戰之中。嗣後,竟能夠在臺灣完成向民主的全面過渡,使孫中山先生民主建國的理想得以實現…… 如果是後者,為何又在「革命」的名義之下,全面復辟專制制度,雖然迄無外患,更無內憂,卻造成「冤獄遍中華」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悲慘局面,為漫長的中國專制制度,補上了中世歐洲「教政合一」式極權專制統治的血腥一課。待到風雨飄搖之時,亦只好重演西太后的「改革開放」,然而,其成就雖不能與清政府相提並論,其命運卻與清王朝一樣而不能免,其腐敗和腐爛,更為中國五千年歷史所未有……

(接上期)

第二 惡鄰蘇俄的東方路線 陰謀手段和奪權經驗

一 俄國共產革命的目標和列寧的東方路線
  
如導論所述,由馬克思主義號召和發動起來的共產革命,因聲稱「工人階級沒有祖國」,所以,它才以在全世界範圍內的成功,即要「得到整個世界」,來作為它明確的最終目標。酷似中世紀羅馬教廷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共產國際,其宗旨,一是為了統一世界共產革命的組織,二是為了發動和指揮世界各國的共產革命,三是保有對於共產革命理論的權威解釋權,以衛護正宗,反對異端。第一、第二國際雖然在不要祖國和祖國也不要他們的馬克思及恩格斯領導下,在歐洲並企圖在全世界發動共產革命;第三國際則在列寧和斯大林的建立和把持下,將世界共產革命變成了既要忠於蘇俄又要保衛蘇俄的,沒有祖國和不要祖國的革命。一九二九年斯大林在派兵大舉侵略中國時,就曾對中共指示稱:「誰決心 —— 絕對地、無條件地、公開地和忠誠地捍衛蘇聯、保衛蘇聯,誰就是革命者」;「誰決心絕對地、毫不動搖地、無條件地捍衛蘇聯,誰就是國際主義者。」【注一】
  
共產國際,至此乃成為一國之私,成了為維護蘇俄的利益,而在全球煽動「革命」、實際是進行顛覆活動的巢穴。自二十年代後半期直至全面抗戰開始,在中國由共產黨所發動的長期叛亂和叛國,就全為第三國際所直接指揮。二戰末期,第三國際即已解散,但戰後所謂社會主義國家間的內訌和內鬥,均愈演愈烈。儘管如此,在要「得到整個世界」的「共產革命」目標上,他們卻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繼承了列寧和斯大林的遺教及手段,外則對不信共產主義新宗教的國家竭盡顛覆之能事,內則對不服共產教規的人民敢於斬盡而殺絕。這無疑是一樁世界性的新宗教血案。只要你的祖國還沒有被納入「共產國際」、蘇俄帝國或所謂社會主義陣營的版圖,或僅僅是沒有去莫斯科教廷「認宗」或「歸宗」,世界共產革命的領袖,即有冕或無冕的紅色沙皇們,就會千方百計地煽動那些不要祖國的「革命者們」造反,或將你排斥在異端的地位之上。而東方第一大國 —— 中國,作為舊沙俄專制帝國一直對之懷有領土野心、並對她犯下過滔天罪行的近鄰,就更成了蘇俄新沙皇專制帝國,用蔣介石先生的話說就是「赤色帝國主義」,用後來中共的話說就是「蘇修社會帝國主義」,一心垂涎之所在。中國由此而成為他們要發動共產革命、進行紅色顛覆的最主要國家。換言之,即不論中國自身正處在何種歷史狀態之中,亦不論中國是否爆發過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或五四愛國民主運動,新蘇俄專制帝國都不會對中國等閑視之。何況,其時中國不僅已經爆發過民主革命,而且正處在革命與復辟反覆較量的「歷史混亂」中呢?這就更加刺激了蘇俄要在中國乘亂髮動共產革命的「革命主動性」。更何況,中國已經爆發的民主革命及其初造成功,又與俄國的二月民主革命性質相同,因而也就如是地不合新沙皇列寧的口味。加之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在歐洲的疊遭失敗,又令列寧早在一九一三年就提出了到歐洲去的捷徑是經過北京和加爾各答這樣一條「東方路線」。至於斯大林所一再警告的「勿忘東方」,就更是說明「東方路線」早已成為蘇俄要「顛覆新中國 —— 中華民國」的一條陰謀路線罷了。一九二零年七月十九日至八月七日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其目的和內容,就是「要號召、組織和領導東方革命」。猶如中共黨史專家所說,共產國際,「因此而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偉大指導力量」。【注二】共產國際「二大」后,新沙皇俄國便立即從中國的外蒙開始推行它的「東方路線」了。在蘇俄的「幫助」下,外蒙的蘇哈巴托爾和喬巴山終於開始了「革命」。一九二一年三月一日,蘇俄又幫助他們成立了蒙古人民黨(一九二五年改名為蒙古人民革命黨)。同年六月,蘇俄遠東共和國軍隊借追剿逃往外蒙的溫琴白衛軍人而「進軍」外蒙古。七月,蒙古人民軍和蘇俄紅軍聯合攻打併佔領了庫倫(烏蘭巴托)。「人民革命」取得勝利。七月十一日,外蒙在蘇俄的導演下成立了君主立憲政府。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蘇俄又「幫助」外蒙廢除了君主制,成立了蘇俄的紅色附庸國「蒙古人民共和國」。舊沙皇俄國對中國外蒙古的侵略野心,終於由新沙皇俄國「在革命的名義下」如願以償。

二 新專制俄國對中國推行東方路線的陰謀手段
  
共產革命在俄國的勝利,一方面膨脹了新沙皇俄國的極大野心,一方面則誘發了東方馬克思主義信徒要發動共產革命的熱望。然而,俄國共產革命前列寧雖有「莫斯科 —— 北京 —— 加爾各答」之發動歐洲共產革命的迂迴戰略,但俄國共產革命后,當列寧疊遭歐洲列強威脅,並在對東方、主要是中國稍作誘惑而不得之後,【注三】乃立即轉手,企圖西向,乾脆直接進攻歐洲。為此,列寧不僅於一九一九年三月建立了第三國際,重建國際共產主義教廷,建立美、英、法、德、奧、捷克、義大利、芬蘭、匈牙利、瑞典和俄羅斯等國支部,而且直接策動並指揮了匈牙利和德國的「共產革命」,謀立由蘇俄直接控制的蘇維埃共和國。只因為轉瞬敗亡,才使蘇俄要直接在歐洲各國發動共產革命的熾烈慾望,不得不再作收斂,【注四】而將推動世界共產革命之「莫斯科 —— 北京—— 加爾各答」的舊戰略,重新放到了發動世界共產革命之刻不容緩的日程表上,尤將革命后的中國及其遼闊版圖,當成了他首要的和主要的進攻目標。
  
這一次,蘇俄非但沒有再淺嘗輒止,而且是鍥而不捨了。一九一九年七月二十五日,蘇俄外交人民委員會代理委員長加拉罕發表對華宣言,聲稱放棄帝俄時代與中國所訂的一切侵害中國之條約,即放棄俄人在華之領事裁判權與庚子賠款,租界與租借地,中東鐵路與外蒙以及一切特權。一九二零年九月二十七日蘇俄又發表了第二次對華宣言,希望與中國訂約,以肯定第一次宣言中宣布放棄的各條,藉以獵取中國人民的好感。【注五】然後又以「革命的兩手」,一面積極與中國北洋政府修好,一面又謀與中國革命力量聯合以進行顛覆。即,一邊派伏林為代表到北京與北洋政府建交,一邊則派第三國際代表維辛斯基、馬林、越飛等數次來華,一再主動聯絡孫中山先生和中國當時的一些著名知識分子,將反覆辟連遭挫折、正處於困境中的孫中山先生,作為他們一心要爭取和聯合的對象(參見下卷第一章),一邊又積極策劃在中國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和共產革命在俄國的勝利經驗,以直接扶植建立中國共產黨。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即已成為國際共產專制復辟勢力的一個組成部分;孫中山「聯俄容共」的做法尚未開始,新沙皇俄國就已經將之納入了它要在中國發動共產革命的陰謀策略之中。

三 俄國共產革命的奪權經驗對於策動中國共產革命的意義
  
由共產革命在俄國的成功所提供的一系列重大「革命經驗」中,其最為主要的兩條,一是世界共產革命可以在資本主義發展的薄弱環節、即封建落後的傳統農業國家或地區首先發動成功。二是以分階段革命理論來代替馬克思連續革命的理論,即在民主革命初造成功之後,立即發動無產階級共產主義革命,並在革命的名義下,顛覆剛剛誕生的民主共和政體,全面建立教政合一的共產專制極權制度。這兩條,前者固然在表面上違背了馬克思所謂「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只能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才能發動成功」的共產革命理論,但在實際上卻倡明了「馬克思主義復辟哲學恰恰是來源於傳統農業社會的思想意識形態,因而只能夠為封建專制落後的國家和地區所接受」這樣一個歷史的本質。後者則對於在民主革命初造成功,並正處於革命與復辟較量中的落後農業國家或地區,帶來了發動共產革命以背叛民主革命的完全可能性。而不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又都能夠在辛亥之後的中國,找到它廣闊的社會基礎和同樣的時代條件。這自然是蘇俄要推行「東方路線」,並首先要在中國策動共產革命的最重要原因。

注 釋

【注一】 《斯大林全集》第十卷第四七至四八頁。人民出版社,北京,一九五四年版。

【注二】 一九一三年三月列寧即已發表「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一文,指出「到歐洲去的捷徑是經過北京和加爾各答」。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斯大林發表了「勿忘東方」一文,主張聯合東方民族力量以推動共產革命。因列寧認為「遠水救不了近火」而決定直接進攻歐洲,顛覆歐洲各國的資本主義政府。又因失敗,再轉謀中國,遂有共產國際「二大」的召開。對共產國際「二大」策定「東方路線」的有關評價,參見向青著《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關係史稿》第十七頁,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注三】 一九一八年七月四日,蘇俄外交人民委員會委員長契契林曾在第五屆蘇維埃代表會議上宣布「蘇俄政府自動放棄沙皇政府在滿州所有的掠奪品,恢復中國這些地區的主權」,並稱:「蘇聯同意放棄俄人在中國、蒙古、波斯一切的土地權,並放棄一切賠償」。北洋政府未予理會。

【注四】 一九一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和一九一九年四月七日,匈牙利和德國共產黨曾在蘇聯策動下發動武裝政變,並分別成立蘇維埃共和國以作為蘇聯附庸國,瞬間敗亡。

【注五】 實際上,這隻是俄國欲圖謀中國和在中國發動共產革命的幌子。一九二零年三月十六日,北京外交部接到該宣言時,該宣言已將放棄滿州權益及庚子賠款等條刪去。其它各條亦均未兌現。一九二九年當統一后的中華民國決定收回中東路的管理權時,蘇俄立即出兵攻打我國,成為中華民國成立后第一個對我國發動大規模武裝侵略的敵國(參見本書下卷第二章)。

(待續)

文章來源:黃花崗網站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