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談鎮江近來發生的水污染問題

【新唐人2012年2月19日訊】2月3號,江蘇省鎮江市發生了一起自來水污染事件,隨後引發了一起群體事件。12號、也就是自來水出現異味後的第9天,數千市民冒雨以散步的形式聚集到市中心廣場,抗議示威。據香港《東方日報》報導,可能人數有萬人之多。

事件的簡單的過程是這樣的,自來水發現有異味以後,當地的自來水公司的解釋是加大了自來水中氯氣的投放量,但是民眾根本不相信。接下來3天之後,民間的傳聞出來了:長江水被劇毒化學品污染。

這條消息開始在微博上瘋狂地傳播,民間的進一步的解釋是有一條裝載化學品的船隻沉沒了。鎮江、南通等地民眾開始恐慌,搶購飲用水,商店貨架都搶空了,人們說就像去年日本核電站出事以後搶食鹽一樣。

面對社會恐慌的蔓延,鎮江市政府應急辦幾天之後才為時過晚地發佈了通告,承認水質被苯酚污染,並指出污染源很可能是一艘韓國貨船,但否認了裝化學品的船隻沉沒的傳言,並且向民眾保證水質是安全的。

鎮江市政府又緊急召開記者會,再度解釋、並且說明肇事的是一艘韓國籍的貨輪,已經扣留了。但這仍然難以消除民眾心中的怒火。網上繼續有傳聞說環保局當天在長江撈出了好幾個苯酚桶,鎮江水遭到了第二次污染。警方證實這純屬謠傳,他們抓了一位姓孫的網民,以「散佈謠言、擾亂公共秩序」的罪名,行政拘留5天。

經過了網上多日的醞釀,2月12號近萬市民走上街頭抗議示威。接下來的就是老套子的故事了,警察佈置防線,誰喊口號、舉標語,就抓誰,新聞記者也抓,拍的照片和現場採訪的錄像、錄音,全部刪除。還好,民眾相當克制,並沒有和警察對打;警方也還算好,雖然惡習難改地又打又抓,但是沒有形成大的流血事件。背地裡,江蘇省有關方面對媒體發佈了不得擅自採訪鎮江水污染的禁令。

有網友評論,這件事暴露了地方政府處理突發性事件反應滯後。面對民眾疑問編造理由、忽悠欺騙,甚至是採取各種手段封鎖消息。這加劇了官方和民間信息的失衡,以至於最後老百姓寧肯去相信各種謠言,也不相信官方。在信息時代,沒什麼信息依靠封鎖、掩蓋,就能完全、徹底隱瞞得住的。政府公信力建設如果不能夠堅持公開、公平、取信於民的原則,很快就會被透支殆盡。這是鎮江水污染事件之後,相關部門最應該吸取的教訓。

平心而論,這一番道理說得還不錯。講的是政府應當快速反應、坦白誠實,但跟政府說這些是白說。政府、就算是民主政府,也傾向於隱瞞。歐美政府應該說算是比較好的了,但人們往往發現政府還是有所隱瞞,並不一定及時地把全部真相告訴民眾。這其中既有權力的傲慢,也有權力的自保。跟政府講道理,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用處的,尤其是跟中共。最有效的就是新聞自由,報紙、電台、電視台、網站,可以自由發佈消息,傳言也就傳不起來了,政府想撒謊,都太難。

另一條也很重要,就是私營媒體有競爭,因而也有最高的效率。在民主國家,許多重大的消息並不是政府、甚至情報機構最先獲悉,而是民間媒體。前些年紐約9.11恐怖襲擊事件也是媒體率先報告,全國、全世界,總統、老百姓同步看電視畫面。當然這對於今天的中國政府來說,是根本做不到的。因為他們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掩蓋,否則日子就不太好混了。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臺》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