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盛:中國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敘利亞政策?

【新唐人2012年2月7日訊】和俄羅斯一起否決美歐和阿盟支持的敘利亞問題新決議案,表明了兩國決心不重蹈利比亞覆轍的決心,不給西方以任何軍事干預敘利亞局勢的藉口。但是,這真的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嗎?中國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敘利亞政策?是我們必須考慮清楚的問題。

中國在中東的最大利益是什麼?一言以蔽之,即維護和阿拉伯國家的友好關係。這些國家不但構成了地區中的多數,還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產油國。另外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阿拉伯世界是伊斯蘭教的大本營,這一宗教不但從內而且從外影響著未來中國的命運。內部是中國的新疆問題,外部是中國崛起後不可避免地與伊斯蘭世界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摩擦,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麻煩就是前車之鑑。

敘利亞的政策必須置於中國對阿政策的大背景下考慮。當前,敘利亞政權在阿拉伯世界可以說是眾叛親離,阿盟從派遣觀察團、到提出要求交權的1月22日倡議,再到支持反敘決議,基本上採取了譴責巴沙爾、推動敘政權變更的立場。突尼斯更是採取了驅逐敘利亞大使,停止承認巴沙爾政權的政策。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執意否決,無形中站在了阿盟的對立面,屬於撿芝麻丟西瓜之舉,實屬不智。至於俄羅斯,則因為敘境內有其在獨聯體外的唯一海外軍港,其利益捲入遠非中國可比。所以,俄或還有否決理由,中國則大可不必。

另外,中國還必須考慮政策成功性的問題。如果巴沙爾政權能夠最終挺過來,那麼中國或許還能笑到最後。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此種前景的可能性正在變得越來越小。其一,敘內部反對派有壯大的趨勢。雖然不明兩派軍事對壘的具體情況,但從交火激烈、反對派一度攻至首都大馬士革郊區的情況來看,巴沙爾顯然已難以保持對全國的有效控制,而反對派則有武裝奪權的可能。

其二,西方軍事干預並不因否決聯合國決議而減小。西方是否軍事干預,主要取決於兩條件,第一是敘內部力量的對比,如果反對派全無軍事力量,西方一般不會去大包大攬。如果反對派具備一定軍事基礎,哪怕是僅與政府勢均力敵,西方也可能出兵干預,以較小的代價取「四兩撥千斤」之效。第二是國際力量對比,目前雖然有中俄反對,但有阿盟這一至關重要的支持。雖然阿對軍事干預的態度並不明朗,但如西方堅持,料想也不是大問題。

至於聯合國的決議,不過是西方軍事干預的合法外衣而已。有了更好,沒有也不是妨礙。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就沒有聯合國決議的支持。此次中俄否決後,西方也聲言要在聯合國框架外解決問題。西方深知,中俄即使反對,但也只限於政治、外交層面。軍事上,即使俄羅斯有軍港在那裡,也沒有中國「韜光養晦」的政策作派,但敘利亞畢竟不是2008年的格魯吉亞,它在地理上不與俄羅斯接壤,俄出兵存在軍事上的難度。

既於大的利益不符,政策成功的可能性又很小,中國為什麼還要否決呢?真正的目的在於中國害怕阿拉伯之春的進一步擴大、害怕再一次創造外力更迭政權的先例,這才是決策背後最大的利益考慮所在。關鍵的是,這是真正的國家利益呢?還只是一部分人利益的反映?如果國家利益被少部分人所劫持,國家行為被少部分人所綁架,那麼我們的外交政策就會走入歧途,最終走到自己國民的對立面。

文章來源:《網易》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