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博士:中國泡沫成長的賭注

【新唐人2011年4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山編譯)世界著名的危機經濟學家羅比尼(Nouriel Roubini)以他兩次前往中國旅行的經歷,在獨立新聞評論團體Project Syndicate上首發了“中國泡沫成長的賭注”( China’s Bad Growth Bet),預測中國當前的成長模式正走向熊市,泡沫一觸即發。

他曾在大市一片看好聲中,預言美國金融危機和隨後引發的全球性信用危機,因而贏得末日博士(Dr Doom)的稱號,沒有人敢忽視他的見解。

過度投資終將令經濟停擺

羅比尼指出,在中國他看到了當局中、短期經濟發展的矛盾。現在中國的經濟過熱,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前的過度投資將引發境內和全球性地通貨緊縮。一旦固定投資無法持續增長時–或在2013年左右–中國經濟將明顯的停頓,而不是當局期待的軟著陸。北京應當擔憂第二個五年經濟期中的發展障礙。他指出,從以往的經驗看,所有的過度投資最終都會導致、或長時間經濟增長遲緩。

羅比尼認為,中共領導人及中國的經濟學家們,現在紛紛忙碌於避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實際上,中國經濟的問題遠遠不是經濟增長放緩的問題,而是中國經濟在可預見的將來會突然停擺。

“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高效到可以將一半的GDP再投資於新的資本貨物,而最終不面臨巨大的生產能力過剩和大量的不良資產問題。”

“中國投入在有形資產、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的資本泛濫成災。”這一切是顯而易見的:“瞧瞧那些豪華但卻空蕩蕩的機場和高鐵、毫無用處的公路、數以千計超大規模的中央及省政府新辦公大樓、一座座被廢棄的鬼城以及為防止全球鋁價暴跌而一直關閉的嶄新的鋁冶煉廠。”

羅比尼指出,中國要避免經濟增長停滯,除了提高人民幣幣值外,有效的辦法是提高工資,調整稅率,對企業徵稅。但是,中共難以做到。一般認為中國人消費意願低迷是因為中國儲蓄率高,但羅比尼並不認為中國儲蓄率比周邊地區或國家高。他指出,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人的收入佔國民產值中的比例過低。

長期以來,中共實行的經濟政策導致財富由工薪者手中向國有企業大量轉移。刻意壓低的人民幣幣值使得消費者購買力不足,保護了進口企業,也使得企業出口盈利大增;而追求GDP高增長率的政策下,肥了廠商,苦了工薪階層,令工人工資漲幅遠低於生產率的增長。

在他看來,中國經濟增長直到現在為止,均是由大量出口與超低的人民幣匯率推動的。這兩個因素導致中國人儲蓄持續增長,國內消費不足以及政府一再擴大投資規模。在2008年、2009年,當中國出口大幅下跌時,中國仍然繼續擴大固定投資。固定投資從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十二上升到百分之四十七。當固定投資有一天不可能繼續擴大之時,經濟就會出現停擺現象。

羅比尼表示,對於中國來說,要提高消費者的購買力,必須第一,快速調升人民幣匯率,第二,提高工資,第三,減少干預銀行利率。但是這些措施仍然不夠,更為重要的是對國有企業徵稅,只有如此才能將已經從工薪階層手中攫取財富的失衡狀況糾正過來。

不過,他表示,在中共當局​​追求高增長率的政策下,向企業徵稅意味著與政治利益團體對抗,另一方面也會令一些企業破產。所以中共會繼續保持高投資、高增長的政策。當這種情況達到頂點,盛極而衰​​時,中國經濟就會突然停擺,而停擺的時間段應該就在2012年到2013年之間。

末日博士:羅比尼

經濟學家羅比尼(Nouriel Roubini)又被人們稱為危機經濟學家或末日博士(Dr. Doom),幾年前,當他還是一名名不見經傳的經濟學教授時,到處跟別人警告,美國金融市場過度借貸、過度槓桿,就要大難臨頭。當時沒有人相信他,都說他是瘋子。

不久,次貸危機爆發,他的悲觀預言開始逐一應驗,沒有人再把他的警告當成耳邊風,他變成各方爭相邀請診斷經濟時弊的明星級經濟醫生。

五十二歲的羅比尼,出生在土耳其,父母是伊朗猶太人,從小住過伊朗、以色列與意大利,大學畢業才到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國際經濟學博士。他花了十年,研究一九九○年代的新興經濟,為什麼會爆發一連串的金融危機,歸納出各種原因。

羅比尼指出,“金融危機是可以預測的,我們早就可以看出問題。”他還表示,這些危機並不是隨機發生,而是總體經濟、金融政策失誤所造成的結果。

他告訴人們:我們都認為金融危機是每隔五十年、一百年才會發生的例外事件,但近年來的金融史卻顯示,金融危機發生的頻率,愈來愈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