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質疑中共2010國防白皮書

【新唐人2011年4月1日訊】(新唐人記者綜合報導)大陸3月31日發表國防白皮書。在發佈會上,中共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聲稱,中國發表國防白皮書目的是為了向國際社會更好的介紹中國和中國軍隊。但中共這份白皮書的一些說法受到外界質疑。

《201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發布,2010年中國國防費預算為5321.15億元人民幣,比2009年增長7.5%,增幅有所下降。

白皮書強調,中國軍隊將反對和遏制「台獨」,打擊「東突」、「藏獨」等所謂的分裂勢力,並維護國家在太空、電磁、網絡空間的安全利益。在台灣問題上,白皮書批評美國「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繼續向台灣出售武器,認為「嚴重損害中美關係」。

國防預算遠遠高出白皮書公佈數字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逐漸加強,外界一直擔憂中共的軍事擴張企圖。特別是中共近來在太平洋地區跟某些鄰國發生磨擦,可能會令周邊國家和地區加強跟美國的同盟關係,進而挑戰中國在地區的軍力平衡。

據《美國之音》報道: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認為,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把本國所有的國防資訊完全向外公佈,中國(共)也不例外。外界對中國的國防有一定的憂慮,隨著中國自身經濟實力的發展,它可用於國防方面的開支,應該來講是逐年遞增的。

中共官方公佈的2011年國防開支預算為6000億元人民幣,2010年的軍費開支同比增長7.5%。

但路透社的報導認為,中國(共)人民解放軍擁有230萬士兵,每年的國防預算遠遠高出政府報告裏的數字。

中共官員李肇星在今年3月4日的記者會中,明確指出,中國軍費成長幅度再次站上二位數。

臺灣《自由時報》認為,這也凸顯中共在2010白皮書中所強調「國防費增幅已有所下降」,明顯避重就輕,意圖混淆國際視聽。

位於香港的《漢和防務評論》主編平可夫向《德國之聲》評價國防白皮書說:“白皮書沒有新的內容,20年來沒有取得進步。應該敦促中國(共)學習日本以及美國等西方國家怎麼撰寫軍事白皮書。中國的軍事白皮書沒有對軍費使用的表述,軍隊的結構怎樣。因此,我覺得他們還有許多東西要學。”

白皮書 隱匿航母計劃

在白皮書中,針對國際關切中國建造航空母艦、殲二十隱形戰機及東風二十一、東風十六型新式導彈,這些內容一概沒有提。

而中共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3月31日面對國際媒體對中國發展航空母艦計劃的關切時,以一貫迴避語氣表示,沒有新的內容可以補充。

有關殲二十隱形戰機,以及伴隨著航母即將下水試航,中國正在進行設計的殲11B航載機以及東風二十一導彈等,都在最後的研發甚至是即將部署階段,對此,港媒質疑,大陸軍隊是否將這種進攻性的武器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呢?

臺灣回應中共2010年國防白皮書

針對中國星期四發佈的2010年國防白皮書,臺灣官方立即回應表示,兩岸與軍事議題有關的協商,時機尚未成熟。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在星期四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表示,臺灣安全是兩岸關係的重要關鍵,如何維護兩岸和平及區域安定,是兩岸的共同責任。他強調,陸委會一再呼籲,大陸應主動撤除針對臺灣的軍事部署,才能深化兩岸關係平穩發展,建立互信。劉德勳坦率表示,兩岸政治、軍事議題的協商,目前時機尚未成熟。

陸委會還強調,臺灣政府有自我防衛的堅定決心和準備,向美國及其他國家採購軍備,是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基本需要,也是臺灣政府一貫的政策。

平可夫認為,在可預見未來,美國因為《臺灣關係法》的存在,不會停止對台出售武器。根據這一法律,美國有義務向臺灣出售防禦性武器。

在臺北,中國高等政策研究會的專家丁樹范說,儘管北京方面發表了這些安撫人心的話語,許多臺灣居民仍把中國軍事力量的擴張視為一種威脅。

丁樹範說:“說中國是一個仁慈的國家,儘管它具備強有力的軍事力量,要如此說服臺灣人民是相當難的。我覺得這難以做到。”

中共將幾百枚導彈指向臺灣。丁樹範說,許多臺灣人希望看到這些導彈立即撤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