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週刊:450億“大外宣”構建軟實力 外界質疑

【新唐人2010年9月20日訊】新聞週刊235期

一、焦點話題

450億「大外宣」構建軟實力 外界質疑

在2008年遭遇了一系列諸如「3‧14」西藏事件、火炬傳遞被擾、毒奶粉等國際公共危機之後,從去年開始,中共政府因渴望提升國際形象以及對世界大 事的話語權,投入450億元打造了一個「大外宣」計劃。對中共政府在話語權上打算與國際傳媒機構相抗衡的計劃,各界人士和西方社會都表示質疑,耗資450 億元,真的能構建中國的新軟實力?

據《中國新聞週刊》9號報導,2010年10月1號前,一組關於當下中國與中國人的宣傳片將在國際主流媒體,面向全世界觀眾播放。

其中,名為「中國人篇」的30秒短片一經披露後備受關注。這則廣告短片專門集中了體育界、演藝界、學術界、科技界、企業界等常被中共利用的紅人,如陳魯豫、郭晶晶、馬艷麗,姚明、郎平、鄧亞萍,譚盾等,甚至神舟五號、六號和七號的宇航員們也身穿宇航服首次集體出鏡。

網友小墨發表了他的觀點說:「拍攝國家形象宣傳片,不妨換種維度,將鏡頭對準普通的中國勞動者,記錄他們的生活和情感,將受眾帶入中國社會的肌理,做鼻息般的交流。」

著名評論員橫河認為,別的國家做廣告是為了吸引旅遊者,而中共做廣告不一樣,它是為了掩蓋真實的中國,讓別人瞭解一個虛假的自己。

他對《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表示:橫河:「這才是為什為它需要花費幾百億來做,這是因為要讓全世界相信謊言,要比讓全世界瞭解真相要困難得多。如果是僅 僅要讓人們知道真實的中國,那就不需要做宣傳,因為每年有這麼多人去訪問,人們自然會報導出一個真實的中國,你只要不阻攔別人。 」

從去年開始,中共提出了外宣新課題,要求要「搶佔先機,贏得話語權,掌握主動權,抓住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和國際傳播能力」。「大外宣」的第一步是以擴大中央媒體的海外業務為主,包括建立新媒體、增設辦事處、吸納外語人才等。

據說,這筆450億的「大外宣」費用中的100億撥給了孔子學院和各大媒體,包括最近創辦的《環球時報》英文版。
截至到去年底,中共政府出資在全球8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282所孔子學院和272所孔子教室。其中在半年前開辦的美國南加州哈仙達拉朋地的「孔子課堂」,被指借孔子之名,傳達共產毒素。

9月初,哈崗學區總監芭芭拉宣佈:「首先,『漢辦』決定不再派教師來教學生。第二,就是經費,我們現在不打算接受那筆錢了。第三,我們準備和聖地亞哥的一所大學合作。第四,就是教材,要經過再一次的審查。」

除南加州外,美國北卡地區的民眾也出來反對開辦「孔子課堂」。

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英文版在去年4月20號創刊,第一年就預計運營虧損2千萬元。在創刊酒會上,人民日報社社長張研農致辭說,《環球時報》不斷向中國讀者呈現一個真實的世界,不斷滿足中國讀者對國際事務的知情權。

而實際上,《環球時報》從來不向中國讀者詳細介紹美國的三權分立機制,不告訴讀者國會和政府的區別;從來不向讀者詳細介紹香港、臺灣的民主機制,不告訴讀者這個機制對於保障人權的重要意義,只是一味渲染港臺街頭的示威遊行以及議會裏的亂象。

旅美學者、著名時事評論家章文指出,《環球時報》英文版的發行,反映了中共政府正努力推行新的軟實力,以樹立起全球聲譽。不過他認為,這種偉大的願望極可能要遭遇失敗,因為西方人是不會買喉舌的賬的,他們可不那麼容易被忽悠。

橫河認為,中共政府推行的「大外宣」這個巨大的工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謊言工程。

橫河:「無論你說得如何天花亂墜,沒有一個國家會對成千上萬的避難申請視而不見,沒有一個國家會對邊境上暴增10倍的偷渡人口視而不見。軟實力是思想、是 文化,不是包裝。只要在中國絕大多數人的權利仍然被侵犯,只要有人民仍然願意冒死偷渡離開那個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你無論用什麼來包裝,都是無濟於事 的。」

「軟實力」這個概念是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提出的。他的觀點認為,「軟實力是通過勸說和魅力而非通過威脅或軍事力量來影響別國的能力」,因此主要包括文化影響、外交合作、經濟互利以及在發展模式和意識形態等價值觀方面,對其他國家的吸引力。

新唐人記者 李靜 蕭宇 綜合報導

作為中國人當然希望自己的國家富強、民族昌盛,但這一切一定是建立在人類共同追求的道德價值觀和文化價值觀上的,是一個建立在全體人民共同享有的權利和幸福的基礎上的。縱觀中國當下,物質的確是極大地豐富了,看上去更加物慾橫流、窮奢極欲,但是,到今天我們也沒有看到中國大陸出現任何一個自己的品牌享譽世界,中國大陸沒有任何一個真正代表中國精神內涵和民族內涵的東西被全世界讚譽。這怎麼能說是真正的強大呢?

二、中港台掃瞄

傳統廚技在香港 名店名廚賀大賽

中華料理的烹飪技藝歷史悠久,流傳許多美食。香港被譽為美食之都,繁華的商業造就飲食業蓬勃發展,各國美食應有盡有。雖然國際潮流不斷湧入,許多中華傳統食品和許多精緻的地道粵菜仍保留至今。讓我們一起去走一走,瞧一瞧,嘗一嘗這美味的佳餚。

百年歷史的蓮香樓,原是有著「蓮蓉第一家」美譽的廣州老茶樓,1926年在香港開設香港蓮香樓,以「水滾茶靚」聞名,除了懷舊點心,其傳統工夫菜式更是遠近馳名,如霸皇鴨、煎釀鯪魚和焗魚腸等等。

擅長烹調傳統手工菜的行政總廚胡德標親自示範招牌菜蓮香霸王鴨,先將三斤重的鴨,洗淨去骨,再釀入炒熟的餡料,有肉粒、蓮子、苡仁、香菇粒、鹹蛋黃和白果等。

香港蓮香樓行政總廚胡德標:釀入肚子中即是霸王鴨的袋中,打個結,用醬油抹身之後再炸,接著放入蒸爐中蒸三個鐘,比較花時間,外面很多都不做了,但是我們做。

還有這道有悠久歷史的釀炸鯪魚,選用新鮮的鯪魚製成。

香港蓮香樓行政總廚胡德標:廣東菜拿它的肉將其跺成鯪魚膠,再將其釀入鯪魚中去炸,很道地的廣東菜,很有風味。

而這道焗魚腸,以魚腸和雞蛋為材料,更顯得中國廚師節儉的美德。

在粵菜菜系中,口味較清淡的潮州菜在香港很受歡迎,其中的滷水鵝是潮州菜特色。著名潮州菜廚師宋炎坤獲獎無數,得獎的滷水鵝是其拿手手藝。他每天精選新鮮的獅頭鵝,鹵的時候講究技巧。

香港資深潮州菜廚師宋炎坤:如果你只是這樣放進去不動,滷水袋會頂住鵝皮就會變形,你看現在已經開始定型了,會漲起來,熱漲冷縮,再放進去(記者:要浸多久)大概要一個鐘頭十分鐘左右。(記者:就可以吃了?)是的!

除了鵝的鮮度,滷水的要求很高。

香港資深潮州菜廚師宋炎坤:我們的滷水就以藥材為輕,以鹽味為重。都是花椒、桂皮、八角,特別是這個陳皮,我用最好的一級陳皮,因為陳皮如果不好,它會帶有一種苦味。如果是好的陳皮,它有一種清香味。

宋炎坤秉持傳統正宗潮州菜,這道以鯧魚釀蝦膠是潮州菜的手工菜,現今已經甚少人烹調了。

香港資深潮州菜廚師宋炎坤:以前做法是釀豬網油,現在我改良後用竹笙沒有那麼肥膩,人們不那麼怕吃有膽固醇。

香港除了粵菜,許多中國的地方菜式也在香港落地生根。香港全聚德秉承有百年歷史的北京總店傳統,烘烤正宗的北京烤鴨。一隻隻皮脆肉嫩的北京烤鴨,令人垂涎三尺。廚部主管林千國透露這道招牌菜的美味秘訣,從選鴨、清洗,到燒烤幾個步驟要求都極高。

香港全聚德廚部主管林千國:用的熱度要200到220度,一定要熱皮才夠脆,中途不能熄火,過程大約 45分鐘就完成一隻烤鴨,就可以上檯給客人品嚐。

片完皮,剩下的鴨肉還可烹調出美味的雀巢鴨寶。將鴨肉切丁,加上冬菇、冬筍,炒熟後放進以芋頭絲製成的「雀巢」,又是一道可口的佳餚,盡顯廚師的巧手心思。

這些名店名廚一直默默的承傳中國傳統美食文化,他們對新唐人電視台舉辦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都表示欣喜和期待。

香港全聚德廚部主管林千國:首先恭祝新唐人舉辦大賽圓滿成功,我自己都很希望參加這個比賽,這麼大型的比賽不容易,希望各位師傅多多參與這個比賽,發揚中國菜的文化。

香港蓮香樓行政總廚胡德標:這次新唐人這次舉辦這個廚技比賽,我都非常贊成,我個人都很開心。因為有這麼多種菜種從我們這麼多年歷史中走出來, 各個地方的菜能夠走到一起,做一個比較,希望能夠帶出我們中國人吃的文化,吃的心得。

香港資深潮州菜廚師宋炎坤:新唐人電視台廚技大賽已經是第三屆,可以提供一個這麼大的平台給廚師交流,同時可以給所有人認同你的廚技,祝新唐人圓滿成功。

新唐人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即將於本月底在紐約的時代廣場舉行,希望讓全世界更加認識中國菜的特點,珍愛中華飲食文化瑰寶。新唐人記者林秀宜在香港報導。

三、新唐人大賽特別報導

第四屆中國舞舞蹈大賽精彩回放

第四屆新唐人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已圓滿落下帷幕。經過三天的激烈角逐,大賽共產生10名金獎選手,7名銀獎選手和10名銅獎選手。選手們呈現了中國古典舞深厚的內涵和豐富表現力。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比賽的精彩片段。

來自加拿大、台灣、日本、澳洲、新西蘭、法國、美國各州等地選手在舞台上一展身手。大賽設有少年女子和男子組,青年女子和男子組,四個組別的比賽。每位選手要進行劇目表演和規定動作的比賽。

選手們在進行劇目表演時,充分展現了中國古典舞的豐富表現力,在舞台上演活了一個個情感生動的歷史人物。有林沖夜奔、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屈原的天問和木蘭的凱旋而歸。

少年男子組金獎得主陳厚任: 要想表現林沖的話就要先有些表演。他做技巧也是那種不是特別開心。因為他被逼了嘛。所以帶一些表情做技巧那個感覺會不一樣。百連腿接掃堂探海轉。這個算比 較難的。因為跳起來要接著轉,轉探海轉接吸腿翻身。最後再亮相,是比較難的。要做會這個技巧得練好長時間。不過要能做這個技巧,兩三天就可以了。你想做就 做出來,可是做出來不一定好看。

陳厚任: 看鏡子看的不這麼全面,所以我們就拿照相機錄。覺得看自己錄下來的影片不好看,就想改的方法,慢慢想怎麼改。我看那錄像不好看的地方就把它改過來。改完之 後就一下子變好了。每天就有一定的數量這樣練吧。練一段時間他就會在你身體形成一種機制。你一做那個動作,就會比較穩定,好看。剛開始會怕,不過翻久了就 形成自然了,就像吃飯一樣了。

選手們的用心苦練獲得了碩果,評委們對選手的表現評價很高。
第四屆新唐人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評委任鳳舞: 「就是個人的能力與技術技巧,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可是他們對人物的把握上,把握的這麼好,我覺得是特別的難能可貴。很年輕的一個選手,可是他在舞台上,當他表現這個人物的時候, 我好像看到歷史人物站到了舞台上。」

在規定動作的比賽中,選手錶現的高難度技巧,更是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

觀眾江逸瞳:「感覺非常棒。男的非常意氣風發,有陽剛氣,女生非常的柔。中國的傳統文化,其實是非常的淵博,以前我們讀書的時候,只知道非常的好。但是,今天用舞蹈的表現,我今天是第一次的看,非常的棒。」

不少獲獎選手錶示,跳好中國舞除了練好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同化和理解中國古典舞的深邃內涵。

青年女子組蟬聯金獎得主 劉心怡
「跳好任何舞都需要刻苦的練習,大家都知道,可是中國古典舞不同的是,就是你心裡也要有東西,他有很深的內涵,所以我覺得對中國文化要有深刻的瞭解,還要更加豐富自己內心的純淨,豐富自己內心的內涵。」

少年女子主金獎得主 周曉
「因為你要只有技巧,只做動作,那不是跳舞,而是體操,所以需要有情感和內涵。」

青年男子組銀獎得主 石真
「中國古典舞不只是技巧,或是像芭蕾舞那樣注重力量,而是更注重內心感受和內涵。」

獲獎選手們都認識到內涵修養的重要,家長們也看到了他們學跳中國舞後的巨大變化。

青年男子組銀獎得主薛心壇的母親於女士
「完全超過我的想像﹐很短的時間內我覺得他的進步是很飛越的了﹐三次大賽他每年都參加﹐從第一次到第二次到第三次今年﹐每年都想看到一個新的兒子一樣。」

這次大賽碩果纍纍,31名獲獎選手站在了領獎台上。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願望就是把中國古典舞推向世界舞台,他們也感謝大賽為此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新唐人記者 紐約綜合報導

四、環球焦點

西藏冰川恐消失 亞洲水塔不再

西藏冰川被視為亞洲地區的淡水儲存塔,但由於近年來環境資源的破壞和氣候的影響,這座水塔正在融化,甚至消失。西藏冰川的融化,將使全球5分之一人口的飲用水和食物來源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

在近期由政府組織的媒體記者對西藏的訪問中,生活在卡若拉冰川山腳下的牧民表示,最近十年,位於西藏山南地區的卡若拉冰川融化現象顯著。不少科學家也擔心,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西藏地區,更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聯合國氣候報告曾預測喜馬拉雅冰川將於2035年完全融化。

根據中共新華社的報導,過去40年受全球暖化的影響,青藏高原的冰川面積已縮小196平方公里,約75平方英里,相當於1/4個紐約市。青藏高原是亞洲許 多大河的發源地,這些大河是全球近1/5人口的飲用水及灌溉用水的主要來源。每一滴冰川融水都可能造成整個地區的乾旱和其他自然災害的發生。大陸環保活動 家兼記者汪永晨在多次進藏調查後,發現了有關冰川融化的第一手材料。

大陸環保活動家、記者汪永晨說:「有科學家說,解開地球奧妙的鑰匙在青藏高原。這些年來,青藏高原冰川的退化,到底對我們人類有些什麼影響?我自己從十年來在那裏的考察,最明顯就是那裏的濕地的退化,河流的乾涸。在很多的源頭,大江大河包括他們的支流,現在都沒有水了。」

許多環境專家和活動家認為,與西藏的下游地區一樣,氣候的變化使得西藏本來就脆弱的生態環境持續惡化。遊牧民賴以生存的草場也在大面積的退化。

自喜馬拉雅地區的氣溫有記錄以來,西藏地區氣溫在去年達到了最高值。溫度的上升導致了該地區大面積的旱災。中國日報稱,綜合29個觀測站的數據,2009 年西藏地區的平均氣溫是5.9攝氏度(華氏42.6度),高於正常溫度1.5度。中國氣象局層警告說,雖然短期內冰川的融化會增加西藏湖泊儲水,但從長遠 來看極有可能導致該地區的乾旱。

西藏的沙漠面積約為兩千一百七十萬公頃,佔西藏總面積的18%。當地林業局稱,西藏的沙化面積正以每年四萬公頃的速度快速增長。而過度的森林採伐,更加速 了草原的消失。當局曾把沙化速度過快以及草場的退化歸咎於已有幾百年歷史的傳統放牧,認為牛、羊太多了,草原的承載不夠造成的。但汪永晨認為,事實並非如 此。因為在一些無人地帶,沙化現象仍然很嚴重。

大陸環保活動家、記者汪永晨說:「我這些年到那邊採訪我發現,其實很多地方是無人區。完全沒有人,但是它的退化是非常嚴重的。所以我想最大的問題還是氣候變化對那兒的影響。」

西藏草場養育著如藏羚羊和雪豹等許多珍稀動物。這些稀有動物與居住在青藏高原的上百萬民眾一樣,對生態環境的惡化顯得無能為力。

新唐人記者陳傑傑編譯

五、休閒一刻

傳奇球王納達爾的「金滿貫」之路

「金 滿貫」對於網壇生涯的球員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耀。漫漫網球史只誕生過兩位「金滿貫」球員,一位是女子網壇的傳奇人物格拉芙。另一位就是男子網壇的阿加西 了。9月13號,隨著萬眾矚目的美網男單決賽的落幕,又一位「金滿貫」球王誕生了,他就是西班牙球王納達爾。對於去年還處於事業低谷的納達爾來說,今年職 業生涯的巔鋒來得格外的不易,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他的「金滿貫」之路。

9月13號,美網男單決賽在因雨延期一天之後終於得以上演,由納達爾迎戰淘汰了瑞士球王費德勒的塞爾維亞人德約科維奇。看台上群星雲集,場面熱烈。結果納 達爾以3-1擊敗德約科維奇,奪得職業生涯首座美網金盃,第一次在一年內贏下法網、溫網、美網三個大滿貫冠軍。在此之前,納達爾獲得過五次法網冠軍,兩次 溫布爾登和一次澳網冠軍,因此13日的美網金盃也是他的第9個大滿貫頭銜,在現役男選手中,僅次於贏得16個大滿貫的費德勒。憑借這個冠軍,納達爾趕在費 德勒之前,成為繼阿加西之後網壇第二個集四大滿貫和奧運冠軍於一身的「金滿貫」得主。

當前網球頭號種子納達爾,1986年6月3日出生於西班牙的馬略卡,儘管是天生的右撇子,但他幼年的時候,在叔叔兼教練的指導下改為左手持拍,這樣在反手 時,強壯的右臂就可以發揮效力。在2001年,納達爾轉入職業網壇,2005年7月第一次排名世界第二,並且把這一地位保持到2008年8月18日。這 天,納達爾終於超越瑞士球王羅傑‧費德勒,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寶座,成為公開賽年代首位西班牙籍的世界球王。

成為球王的納達爾在事業上並沒有一帆風順。傷痛給他的職業生涯帶來了最大的挑戰。2009年6月20日,由於膝蓋的傷勢嚴重,納達爾被迫退出溫布爾登網球賽,放棄了溫網衛冕之旅。在宣佈退出的記者會上,納達爾神情悲慼。他也因此失去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寶座。

9月,腹肌拉傷沒有完全康復的納達爾,再戰美網公開賽,開始他一路高歌,挺進4強,但在半決賽以0比3輸給了德爾波特羅,不過,他帶傷作戰的頑強意志得到 了觀眾和對手的敬佩和讚揚。從此,一直到2010年的澳網,納達爾在長達11個月的時間裡沒有冠軍進賬,媒體也曾一度質疑納達爾究竟能否重返巔鋒。

今年4月,納達爾在蒙地卡羅大師賽上,一掃之前的晦氣,贏得這項比賽的六連冠。之後又連接拿下羅馬、馬德里紅土大師賽的冠軍。6月6日,納達爾乘勝追擊, 以一盤沒輸的全勝戰績,奪得職業生涯中第五個法網公開賽冠軍,終於擺脫了媒體懷疑的眼光,重登世界第一寶座,再次證明了自己的王者歸來!

之後的溫網草地賽,納達爾以6-3, 7-5, 6-4,直落三盤,戰勝捷克選手伯蒂奇,奪得了職業生涯的第二個溫網冠軍!

這次美網再奪冠,更成就了他的「金滿貫」。對此,納達爾說,自己事先並沒有料到最後的成績。他說:「我一直都非常的努力,經歷了許多困難的時刻,但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拿齊這四個大滿貫。」

納達爾還談起自己對瑞士球王費德勒的尊敬之情,「羅傑‧費德勒是我的榜樣,因為他永遠都在提高著球技,這也是我要學習的。」

他說自己下一個目標是大師杯,這也是最後一個他還沒拿過冠軍的重大比賽。

納達爾認為,信心是所有成功者擁有的最關鍵品質,他自己正是憑著堅定的信心,才走出了去年的低谷,實現今年的事業新巔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