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年前“岩畫”現身千山風景區

【新唐人2010年7月10日訊】据遼沈晚報報導,近日,原鞍山市博物館館長張喜榮老先生在千山無量觀景區的“無根石”上勾勒出8000年前祭壇的輪廓。

去年9月,張喜榮在千山的木魚庵、太安宮、無量觀發現古老“岩畫”,根據相關信息,推斷為8千年前人類留下的遺跡。這些“岩畫”圖形簡單,基本為圓形、半圓形、方形。

岩畫”就在著名的“無根石”上。張老用樹枝在“無根石”的“根”字右上角一邊畫著一邊向記者介紹:“看見這個石坑沒?可以看出是人為打磨出來的,代表太陽。”接著他又抬高手臂,向右側更高的地方指著,“上面那三個小坑,代表三星。”“太陽”那個石坑兒直徑在10厘米左右,呈圓形,還算明顯,但“三星”就不那麼清楚了,只影影綽綽的有幾個不規則的坑。

据張老介紹,在“無根石”腳下的龜石,是一個古人類祭祀的地方。上面有天,下面有地,天圓地方。代表著當時人類對天地的崇拜,表達心願。“而且這些圖形的邊緣相對光滑、整齊,並非天然形成,而是人類或磨、或鑿、或鑽,做出來的。 ”

在可憐鬆生長的岩壁上,張老再次指出了另一幅圖。“可憐松右邊的那個大點的圓坑是太陽;樹冠右上角黑色的小坑,周圍還有4個更小的坑,呈梅花形,代表北斗七星。樹根右下那個方形平面就是地盤了。 ”

張老說,這樣的圖形在鞍山有很多,海城析木石棚上的石渦是比較典型的。另外,他還曾在千山鎮、大孤山鎮、鐵東區的雷達山和立山雙山發現50多處共2000多個。這些“岩畫”發現的地點都在山頂處,有龜形石的地方。這與“黃帝軒轅氏實為天黿氏”的說法相符。

為什麼推斷它為8千年前的遺跡呢?張老說,鞍山人的發源地是小孤山仙人洞,目前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小孤山仙人洞分為兩個時期,洞底為舊石器時代,距今2萬年左右;上部為新石器時代,距今6千-9千年。“岩畫”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前半期一般圖形簡單,而後半期則出現牛、羊、人類等複雜圖像。在千山發現的這些“岩畫”非常簡單,為星像圖像,還沒出現動物或人形象,所以推斷為新石器較早時期。另外,國內河南具茨山和連雲港的將軍崖也發現有這種“岩畫”,專家考證推斷為距今4千年到1萬年。從圖形看,鞍山的這些“岩畫”和上述兩地“岩畫”類型相似,故形成時期應相近。所以,從以上依據推測鞍山這些“岩畫”為8千年前古人類遺跡。

張老表示,其實這並不是首次證明鞍山8千年前就有人類,此前曾在千山韓家峪發現古遺跡,也為8千年前。這些古老岩畫的發現將千山宗教文化歷史提前了數千年,也將鞍山歷史提前至更早。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