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脹問題突出 港企舉步維艱

中國通脹問題突出,今年首季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仍然高企,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1%,成為推高通貨膨脹的主動力。受最近人民幣升值及通貨膨脹等因素衝擊,在廣東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港資企業營運舉步維艱。上半年有4千多家珠三角的港企已經結束營業。專家呼籲政府應採取市場機制解決問題。

一項調查指出,有近六成受訪的香港廠商對未來兩年前景感到悲觀或非常悲觀。主要原因是大陸新勞動法生效、人民幣升值、油價上升、電力短缺及通貨膨脹等造成企業營運成本大幅度上升。調查還顯示,有兩成受訪公司計劃放棄生產線,甚至結束業務,商會推算有超過一萬家企業可能面臨倒閉。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主席劉達邦認為,港商的悲慘處境無可避免,已無對策可言。
劉達邦﹕「對影響大的企業可以說沒有甚麼對策。因為對人民幣升值,你只能搞對沖。但對中小企業來說,搞對沖不是很實際的解決方法,因為對衝你需要拿錢出來對沖,而且對衝過程中有起有落,當落的時候,如果客戶要你減價,而對沖這邊你也輸了,可能兩頭都不對路。」

另外,在這一輪港商倒閉潮中,受影響的還不只是中小企業,一些過億元資產的大企業也難以支撐下去。

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情況是,中國最高的三次通脹,分別發生於1984、1987和1994年。而且這幾次通脹問題的出現,都跟中共高層的政治互動扯上關係。分析員指出,相似之處是,這幾次通脹前政府明顯增加了貨幣供應速度﹔而實際存款利率變為負值,讓百姓存款放在銀行裡吃虧。

另外,過去中國出現通脹時,外界普遍認為人民幣匯率被高估,因此經常項目赤字上升。但在這次通脹出現時,外界普遍認定人民幣值存在上升空間,經常項目出現盈餘。再加上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這種行政手段已不足以控制高企的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因此,不少經濟專家呼籲中國政府應採取市場機制,以供求方面加上行政措施,雙管齊下解決問題。

草庵居士分析,中共當局放任中石油、平安保險等壟斷性國營企業到股市圈錢,認為把社會上大量的錢吸走後,能降低通貨膨脹,但是現在中共被逼得需要丟錢來抬高股市,當股市上漲,百姓撤出時,等於把政府自己的錢套了進去,最後政府還需要以發行鈔票來解決問題,如此將使通貨膨脹加劇。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