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七百一十六期】中東地區烽煙再起

【新唐人】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熱點互動》節目,我是林雲。緩和了不到一年的以巴局勢,隨著上個星期一名以色列士兵在哨所被巴勒斯坦武裝份子綁架,和另一名猶太人定居者被綁架並殺害之後,以色列對迦薩地區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並且逮捕了多名哈瑪斯政府官員。

一時之間,中東地區烽煙再起、劍拔弩張,我們今天就來關注一下這個事件的熱點話題。今天的特約評論員是杰森先生,杰森你好!

杰森︰林雲你好!

主持人︰我們知道以巴局勢隨著去年九月份的時候,以色列撤出迦薩地帶的猶太人的定居點之後,人們以為已經可以看到中東地區的和平曙光了,那麼之後又是在什麼樣的一個背景下,發生了這次的人質事件呢?

杰森︰就是上一週星期天,有一個哈瑪斯的武裝小組,越過迦薩的邊界線到以色列的地界裡頭,襲擊以色列的軍隊,打死2名以色列士兵,劫持了1名士兵。然後他們就列出交換條件,就是以釋放目前被關押的所有巴勒斯坦被捕人員,以色列當時予以拒絕。

接著以色列就對迦薩地區進行轟炸,隨之他們進一步進入迦薩地帶,逮捕了一些哈瑪斯官員。接著他們劫持了這位以色列士兵提出新的條件,要求釋放一千名目前在監獄中被關押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政府再次回絶談判。

主持人︰就是雙方沒有任何和解的跡象?

杰森︰對,這是個小環境。而大環境就如你說的,就是在去年夏隆決定從迦薩地帶退出以後,巴勒斯坦人就進行第一次的民主選舉,出乎全世界意料,被全世界列為恐怖組織的哈瑪斯,居然在選舉中獲勝。

哈瑪斯主政以後,他們仍然堅持他們的綱領,就是「不承認以色列的存在」。這個事實上就引起了世界對整個巴勒斯坦的哈瑪斯政府非常大的懷疑和恐慌,這是這個事件發生的大背景。

主持人︰就是之前的話,大家覺得當時阿巴斯好像已經是要跟以色列進行談判了,所以這個好像已經停火了一段時間了,但是隨著這次的事件好像一下子又緊張起來了。

杰森︰是的,確實是這樣子。就是你知道在這之前,巴解組織是由阿拉法特領導。它有一個黨叫法塔赫黨,法塔赫黨在2004年阿拉法特去世以後,是由阿巴斯繼任的,阿巴斯也就成為過度政府的第一任總統,但是沒想到他的政黨法塔赫失敗了。

失敗了以後,整個他面臨的局勢就是他還可以做總統,所以最終就出現總統是一派,以後的政府、總統選舉的總理、各個內閣大臣都會來自於哈瑪斯。西方社會對於阿巴斯在這種情況下是支持的,那麼他是傾向於和談,而哈瑪斯在整個過程中還是走針對以色列的強硬路線,使世界對他產生很大的懷疑。

主持人︰世界上覺得很不可理解的就是,阿巴斯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他會失敗,而巴勒斯坦人會選擇哈瑪斯組織來做為執政者呢?

杰森︰這個有兩方面原因,在以色列人撤出迦薩地帶以後,哈瑪斯高調慶祝。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以功臣自居,他在廣泛的宣傳他的…。

主持人︰他認為他的強硬路線起作用。

杰森︰對,他的一系列的自殺炸彈的行為,達到了一定的效果。另一方面來看,其實法塔在過去20多年主導整個巴勒斯坦地區的法塔赫黨,事實上也是把政權拱手讓給他。為什麼呢?因為在過去的20多年裡,他們政黨的腐敗無能加上對以色列和平進展過程中,就是一個進步、兩個退步的這樣過程中,使人民對他好像有點失去信心。

在這時哈瑪斯表現出來的功臣姿態、好像能夠代表他們的民族利益,而且他將底層民眾的聲音表達出來,這對當時的普通巴勒斯坦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所以他們就在大選中出其意外的獲勝。

主持人︰那麼有人對這次以色列發動的軍事行動,他們打出來的藉口只是說要營救這名士兵是吧?卻發動這麼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而且逮捕了幾十名的巴勒斯坦的哈瑪斯政府官員,覺得是不是有點小題大作,你怎麼看?

杰森︰有一些評論人員認為這是以色列政府是有點借題發揮,他們一直想搞垮哈瑪斯政府。但是事實上如果你真的去看一看以色列歷史所做的一些事情,你會發現其實這是以色列軍方的一貫做法。

以色列這個國家是非常非常特殊的國家,他是全民皆兵,全國所有的年輕人在18歲以後,都得服三年兵役,女的服兩年。然後整個社會對於軍隊是一個非常非常…,別的國家就不可理解,就是說他抓的士兵是一個很年輕的19歲的孩子,然後他據說是數據上非常強,他的照片列出來以後,幾乎所有以色列人都把他當做像是鄰家男孩那樣對待他,

主持人︰有點勾起大家同仇敵愾的那種心態。

杰森︰對對,每個人都是士兵出身,都是20歲男孩子的狀態,方方面面表現都讓人覺得就像自己鄰家的孩子被人搶走了一樣。整個國家表現出來的強硬態度是其他地方很難理解的。

而且在歷史上,以色列的國家軍隊就是認為自己的軍隊是全世界最最尊重士兵的一個軍隊。以色列軍隊有一個口號就是說「我把你的孩子帶走,不管死活,我一定把他帶回來。」這是他們的一個口號。

所以他們總理在他們士兵被抓補以後就說:「我們不會坐視不理的。我們可以隨時用你們認為多麼極端的手段,只要能達到把他救回來的目地,我們都會去做的。」這個也許就是整個以色列的一個特殊民族的一個特殊狀態、特殊心理。

主持人:這個可能也是跟巴以之間多年的衝突有關係,所以形成了這種一個民族之間有一種很強的情結在裡面。

杰森:對

主持人:那麼巴以之間多年來一直持續的衝突、流血,給雙方的兩個民族的人民帶來了些什麼後果?

杰森:事實上我們都知道,這個巴以衝突可以說是過去五十多年整個世界衝突的一個根源,整個兩方面的人民在中間付出的都是血的代價。

事實上特別是巴勒斯坦人,在過去從48年以色列競爭以外,特別是迦薩地帶,他們主要是由八個集中營組成的,也就是說有兩代人是在集中營裡頭生活的,你可以想像他們的這個生活狀態是什麼樣子。

就最近的一個健康統計,百分之十六當地的孩子長期營養不足,百分之五十五的婦女是長期低血糖,還有很多其它的就是說不斷有人死亡,不管是自殺炸彈造成的死亡、以色列人民死亡還是以色列這個軍隊造成當地的巴勒斯坦人死亡,都是付出了慘重生命的代價。兩個民族都是極其慘烈。

主持人:所以說他們之間的這種仇恨也是積怨愈來愈深。

杰森:對啊,就是說整個巴勒斯坦這個問題,是世界難以解決的問題。到目前來講很多人認為是無解的一個難題。仇恨在中間交織在一起,誰對誰錯也交織在一起,誰都有一個自己的想法,誰都有自己的說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誰都不能提出一個真正的解決方案。

主持人:那麼我們知道在大陸生活的人,對毛澤東的一個話就很熟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那麼很多人可能是這種思想,就是認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這種衝突,以色列有強大的美國做後盾,而且本身以色列就要比巴勒斯坦強好多,從經濟政策各方面是吧!

那麼巴勒斯坦作為一個弱勢的一方的話,那麼他想要爭取自己的權利,他只有靠這種暴力的抗爭,您認為是不是這種方法才是他唯一的出路呢?

杰森:巴勒斯坦在過去的五十多年裡頭一直是採用暴力,或者我們按現在的標準是「恐怖主義行為」。比如說自殺彈、炸彈等等這樣的作法。

但事實上我們回顧這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發現所有這些暴力回應給巴勒斯坦人帶來的其實不是和平,反倒是特別是在歷史上有幾次非常關鍵的地方,比如說「奧斯陸協議」當時簽訂了以後,就是因為哈馬斯的幾次進一步的自殺炸彈,使整個以色列人心又傾向於強硬派的方式。

這個事情在歷史上出現了幾次,而這一次,特別是這一次,又是在一個剛剛見了曙光的情況,他們又一次因為無端的綁架的事件,又一次把整個迦薩地帶推到了一個戰火的邊緣。所以可以這麼說吧,實踐表明了暴力解決可能不一定是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法。

主持人:因為已經是經過幾十年這樣的一個實踐過程。

杰森:反過來當然誰也不能坐在這兒說我有這樣一個解決方案是最好的,但是我們坐在這裡頭,懷著對兩個苦難中的民族的同情,我倒覺得可以再看一看…。

主持人: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方法。

杰森:像對弱小的民族,面對強大壓力的時候,事實上歷史上是有典範的,比如說甘地有一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像在美國也有一個馬丁•路德•金的民權運動。

他們事實上都是在面對一個巨大的強勢壓迫勢力的情況下,他們走的反倒是一種,就是不跟你正面對應的衝突,我喚起你的良知、我喚起你的善念。

事實上最典型的,比如說最近在現代歷史上法輪功學員他的一個反抗。也是面對一個強大的專制政權,他們也是走了一條以善心對善心的一個道路,看來歷史上有成功的範例。所以我覺得也許巴勒斯坦人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嚐試走向這樣的路。

主持人:但是畢竟他們之間的這種積怨很深,要想化解,在短時間內能夠走這樣一條路,可能還得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這種考驗過程是吧?

杰森:是一定是的,但是就是說,我自己感覺,走暴力這條路可能是走不通的。民主和解可能是唯一的方式,因為巴勒斯坦人在過去的五十多年,不願承認以色列的存在,但是以色列在過去五十年來,已經建立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

主持人:這已經是事實了。

杰森:已經是存在的事實了,而同時以色列人永遠不能把巴勒斯坦人關在他們難民營裡頭,得給他們民族一個生存空間,所以說只有互相和解、互相諒解、互相寛容、共同來面對這樣一個共存的一個環境,才有可能唯一的解決方法。     

主持人:才能有真正中東地區的和平的未來。

杰森:對,是這樣子。

主持人:謝謝你今天參與我們的節目。觀眾朋友們,以巴局勢還在進一步的發展之中,我們將跟您共同關注,感謝您收看今天的熱點互動節目,下次節目再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