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校长书法 泄露北大兴衰的秘密(组图)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5月07日讯】近日,北大120周年校庆时,现任校长林建华致词读错字,遭到网友嘲讽。更有网友翻晒出北大历任校长的书法,从中或可一窥北大的兴衰与变迁。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国立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独特地位。

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


北京大学“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独特地位。(公有领域)

最近,北大再次成为舆论焦点。5月4日,北大120周年校庆,现任校长林建华致词时误将“鸿鹄”读成“鸿浩”,被网民封为“白字校长”。

有网友说,北大是中国百年文化积淀的结晶,有无数文人志士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作为北大校长,在校庆这样万众瞩目的场合,念错小学生都会念的字,实属一大讽刺。

还有网友说:“北大校长的水平都这样,可想而知北大都变成什么样子了。”

有网友近日翻晒出历任北大校长的书法,从中或许能一窥北大的历史变迁与兴衰。


1、孙家鼐(1898.07—1900)


2、许景澄(1899.07—1900.07)


3、张百熙(1902.01—1904.02)


4、张亨嘉(1904.02—1906.02)


5、李家驹(1906.02—1907.07)


6、朱益藩(1907.07—1907.12)


7、刘廷琛(1907.12—1910.09)


8、劳乃宣(1911.11—1912.02)


9、严复(1912.02—1912.10)


10、章士钊(1912.10—1912.12)


11、何燏时(1912.12—1913.11)


12、蔡元培(1916.12—1927.08)


13、蒋梦麟(1930.12—1945.10)


14、胡适(1945.10—1948.12)


汤用彤(1949.5—1951.9)


马寅初(1951.6—1960.3)


张承先(1966.6.1—1966.7.26)


聂元梓(1966.7.28—1966.9)


杨德中(1969.9.27—?)


周培源(1978.7—1981.3)


丁石孙(1984.3—1989.8)


吴树青(1989.8—1996.8)


陈佳洱(1996.7—1999.11)


许智宏(1999.11—2008.11)

网友称,民国时期14位北大校长的书法的确不错,不过,看到中共篡权后北大校长的题字,只有两个字——想哭。

中共在夺取政权后的1950年代初期,发动了对中国高校的系统改造,彻底摧毁了在中国孕育了半个世纪才形成的现代高等教育体制。

九评编辑部刊登的《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一书揭露:中共要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让无神论占据学校,采取了所谓院系调整的办法。

它们直接取消宗教教会大学,因为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并改造私立学校,及取消原大学里的哲学、社会学等院系,因为这些院系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有思想、有研究,具有一些自由理念,对中共政权构成极大挑战。

同时中共全面照搬苏俄教育系统,改变民国时期尊重思想和学术自由的教育系统,强迫进行思想改造,把高等院校师生都培养成听中共指挥、只重技术、无神无信仰的一代。

院系调整的另一个目的是拆散民国留下的大学、大学各科系及其骨干教师,割断了原来教授与学校的历史联系,也就大大有利于共产政权对知识份子的掌握和驾驭,从而有利于共产极权的建立和巩固。

原北大校长马寅初于1951年10月23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北京大学教员的政治学习运动》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必须按照国家的需要,彻底地调整院系,……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一个最主要的关键,就是要……自觉自愿地进行了思想改造。”一句话,进行院校调整就是为了思想改造。

(记者罗婷婷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李泉)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