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常州毒地事件中耐人寻味的若干细节

流览大陆媒体有关常州毒地事件的报导,其中的若干细节颇耐人寻味,再次让我们领略了一回什么叫“中国特色”。

一、4月25日,常外家长张漾琴从医生手里接过体检报告。一瞬间有些眩晕,手抖得握不住那张薄纸。女儿刘青青最近背上起了红疹子,密密麻麻一大块,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给出的结果:甲状腺结节。她想复查病因,医生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飘过来:“不用查了,这里查不到你想查的东西。”

张漾琴“想查的东西”,也是上千名常外家长想知道的答案:他们不知道孩子们的淋巴、甲状腺到底为什么出问题,不知道这些症状和那块“毒地”到底有多大联系。然而,当张漾琴想复查病因时,为何医生却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飘过来:“不用查了,这里查不到你想查的东西”?莫非“有关部门”已跟医院打过招呼,禁止复查病因?

二、45岁的常外家长杨群是一名成功的生意人。商人重信。去政府部门开会维权,他总是把一只录音笔放到桌子上,然后说一句:“开始录了,你别又说了话不承认。”

4月18号深夜,杨群召集了一些家长统计学生的病例情况,试图呈给调查组。他们筹画成立一个名为“萤火虫”的工作室,负责推动“毒地”事件解决。杨群把发起辞列印出来,对着高声朗读,还让记者帮忙把关。“我们要做萤火虫,就算弱小,也要在黑暗中发出微弱的光亮。”窄小的房间里,回荡着他的声音。但一天后,他却不再抛头露面。另一位家长每次联系记者都用不同的号码,给记者发微信消息会马上撤回。

杨群为什么不再抛头露面了?另一位家长为何每次联系记者都用不同的号码,给记者发微信消息会马上撤回?是因为害怕吗?如果是这样,他们害怕的是谁?为什么害怕?

三、4月17日,央视以《不该建的学校》为题报导了常州毒地事件,一时间舆论沸腾。随后,国家环保部、卫计委参与的调查组来到常州,很多家长认为就要有说法了,但事实上,随着调查组的到来,资讯反而越发闭塞。校长的电话再也无人接听,没有官员愿意接受采访。常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李吉祥对网易《路标》说,现在常州处于被调查状态,一切出口都由调查组把关。

调查组来了,资讯本应该变得开放,怎么反倒越发闭塞,一切出口都由调查组把关了?这正常吗?

四、常州毒地事件后,家长们的维权一再受挫,但他们却坚持不接受外媒的采访。“这是我们国家的事,我们关起门来说。”

一位家长对媒体说。为什么不接受外媒的采访?显然是因为怕。怕什么?

笔者从新闻里得知,常州外国语学校北门,一块巨大的显示幕上循环显示着学校的育人目标:未来世界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这么一个自称以培养“未来世界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为目标的学校,其家长在合法维权时,却连外媒采访都不敢接受,像公民吗?是不是很讽刺?

作者提供,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