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三大政策應對貿易戰 分析師:中國經濟將巨變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4月25日訊】在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的背景下,習近平日前主持召開中共政治局會議,提出「內需、貨幣、改革」三大政策應對經濟衝擊。有分析師稱,此次會議凸顯政策層深刻的危機感,預測中國經濟將發生巨變。

4月23日,中共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和部署經濟工作,習近平主持會議。此次會議聚焦三個領域的政策走向:內需、貨幣及改革。提出的具體舉措是:

1、把加快調整結構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

2、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

3、要更加積極主動推進改革開放。

有經濟分析師認為,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此次會議表述充滿危機感,凸顯中共領導層對貿易的擔憂,而這些舉措應是應對貿易戰,及中國經濟受衝擊的三大招「組合拳」。

擴大內需

此次會議明確提出「把加快調整結構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值得一提的是,當局把「適度」改成了「持續」,這表明政策層對於需求端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希望擴大內需,維持經濟體系,顯然中央不樂見經濟下滑。

事實上,中共經濟絕大部分是靠出口拉動,自中共加入世貿組織後,外貿總額從90年代初不足500億美元急劇擴大到2017年的4.41萬億美元,對外貿易順差也積累到每年不下5,000億美元。

美國對中共的貿易制裁如果實施,對中共的經濟衝擊是不言而喻的。前美國大唐集團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謝作詩對新唐人說:「中國經濟很大程度上靠出口拉動,它是外銷型經濟嘛,它遭到貿易制裁,當然對經濟很大衝擊啊。」

貨幣放鬆

經濟分析師鄧海清指出,此次會議表示要「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更重要是提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而沒有提及「貨幣閘門」,這無疑是重磅信號,可能預示當局會放鬆貨幣政策,降低貸款利率等,從而企業可能會更容易拿到銀行貸款。

2015年12月,中共政治局第一次提出「降低財務成本」,中國隨後迎來貨幣政策寬鬆。

不過,在此之前,當局曾一再公開宣稱,未來中國經濟要注重降槓桿,減輕負債。2016年7月的政治局會議就提出,通過抑制資產泡沫來降成本,使中國進入貨幣政策緊縮時代。去年,更有萬達等多個財閥集團大肆出售資產,以降低負債。

深化改革

鄧清海認為,此次中共政治局會議提出,支持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釋放深化改革開放的強烈信號。

此前,習近平在海南博鰲論壇上講話,承諾將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是金融業方面。習還强调,北京將採取措施,讓汽車投資自由化,今年降低汽車關稅,並保護智慧財產權,而這些都是高居美國要求的征税清單上的主要項目。

鄧海清等經濟分析師日前發文指出,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此次會議提出的「需求+貨幣+改革」,無疑是三劑「強效藥」,同時也暗含著中共政策層深刻的危機感,因此「政策層基調不是微調,而是巨變」。

(記者羅婷婷報導/責任編輯:戴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