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運是以前定好的嗎?附八字實例來分析

唐代的鄭昌圖未及第前,自以為胸襟宏闊,不拘小節自任,出入游處皆隨意而行,無所顧忌。待到人們對他議論紛紛時,方感追悔莫及,乃至擬放棄科舉。

這時,同籍一位表親的僕人自宋毫(今河南商丘縣西南一帶)田莊上來到京城,對主人說:「昨天經過洛京(今洛陽市),在谷水(在今洛陽市西)旁的客店附近碰到兩個黃衣使者,自西而來,於是跟他們同行。到華岳廟前,他們跟我告別,互相作揖,然後問我道:『您家郎君有應進士舉嗎?』我說:『我家主人已做高官,幾個公子尚在讀書。』又問我:『有哪個親戚的子弟應舉嗎?』我說:『有。』他們便告訴我,說他們二人是今年的送榜使者,自泰山來,到金天去送榜。還說:『您既碰到我們,也是一種緣分。』我就要求偷偷看一下榜。他們說:『這可使不得!榜是不能看的,但可以稍稍透點消息給您,您只管記住。』說罷,便一邊在地上畫,一邊說:『今年的狀元,其姓氏有偏旁「阝」,名為兩字,後一字在「口」中;榜上最末一名,姓氏也有偏「阝」。名也是兩字,後一字也在「口」中;只能告訴這麼多。切記!切記!』說完,再次告辭而去。」

主人聽罷,深感奇異,坐下來一想,近來鬧著不參加進士考試的表親鄭昌圖正符合使者所言,遂特地登門,將此事一五一十轉告鄭昌圖,並再三鼓勵他赴試。

鄭昌圖雖將信將疑,但還是聽從勸告,參加了考試,果然一舉狀元及第。同榜的最末一名為鄒希回,二人姓名的筆畫特徵均與黃衣使者之言相合,一點不差。

另一則記載是關於清代的王雲錦,王雲錦於康熙庚午(1690)中舉,以後考過好幾次進士都未中。至丙戌年(1706),已經50歲了,有點心灰意冷,不擬再參加考試了。這年春天,其他舉子都滿懷希望進京趕考去了,他內心很矛盾,就到關帝廟裡去求了一簽。那簽上說:「五十功名志已灰,誰知富貴逼人來。」於是他又鼓起勇氣,打點進京,結果這次會試中試,並大魁天下。

附八字實例來分析,女:

讀者可在下面網站:

http://www.nongli.net/

查得自己的出生年、月、日、三柱的天乾和地支,至於時辰的起法,可參閱自己以前寫過的文章:【命運的迷霧】起時柱干支和五行生剋關係:

八字出來後,首先要找到出生日的天干(也叫日主,日干)是什麼,因為它就代表了你自己屬什麼命,例如下面例子,出生日是甲戌,上面的甲木就是出生日的天干,代表屬甲木命,也叫甲木日主,甲木日乾等。現將十天干五行屬性列出來: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

知道了是什麼命後,第二步是看生於何月份了,因為月令(月柱地支)對整個八字的影響力最大,所以又叫「提綱」。通過「萬年曆」查詢,得知此例甲木命生於己酉月,酉月即黃曆八月,酉屬金,現將十二地支對應的五行列在下面,方便讀者查詢。

子屬水,丑屬濕土,寅、卯屬木,辰屬濕土,巳、午屬火,未屬燥土,申、酉屬金,戌屬燥土,亥屬水。

現在開始八字分析:

甲木屬陽木,甲木可比喻為參天大樹,又可作棟樑之材。

甲木命的人生於八月,木性枯槁,金氣秉令,酉金本身就當旺,則木勢越弱。如果在八個字配合上,再見有二至三個土、金,便成土生金旺,而甲木日身弱。此時有二種辦法可對付:首先是可以火制金為上,使其不傷甲木;但用這種方法是有先決條件的,就是必須甲木在地支中有寅、卯等木根,命中又透丙火或丁火,方可用火制金。否則,甲木日主無強根,又見火來泄木氣,反成(金)克(火)泄交集之像,反而不吉。

假如命中無火有水,全局金旺木弱,則宜用水(印)化金(官),以生身(木)為用,求得甲木日主中和為貴。

但如八字命中支成木局,干透比劫(甲、乙木),和水生木多見,反成了另一種局格:為秋深木老,生氣內斂,支成木局,干透比劫,皆為無用之枯枝,此為身旺反喜金去克伐也。取用神為喜土、金。忌水、木,火為閑神。

又如支成金局,庚金七殺又透出,木被金傷,但局中有一、二點火氣或木根,不能入「從殺格」特殊格局處理,會成非殘即傷之格局。

也有天干、地支金水過多,金生水旺,水旺木漂之局,這時反喜土來制水,火來暖局,木來助身也。忌金水再多。但這後面三種情況比較少見,多數見上面第一,第二種情形:即土金過旺,甲木日主屬弱,喜火制金,或用水化金生木為用,以達日主中和。

現看回此造是屬於那一種情況?甲木日主,生八月酉金當旺之時,本身己經金旺木弱,地支再見戌、辰兩土,土能生金,且辰酉合金,大大增加了本來就金旺的力量,天干再透一己土,明顯已經土金過重。甲木雖得乙木之助,和地支亥水和天干壬水之生,但木無強根(寅卯木),壬水被己土所隔,亥水被戌土所逼,甲木日主身弱。不見有火來制金,故喜水化金生身為用,木助身為喜,屬第二種情況,忌土、金、火。起大運的方法可參閱以前寫過的文章:【命運的迷霧】批算大運、流年:http://www.epochtimes.com/gb/7/4/7/n1670722.htm

早運火土金不利,生育第一胎為畸兒,中年後入東方木運,助起日主,見平定好轉。

資料來源:《唐代狀元奇談.唐代狀元譜》、《太平廣記》、《記考》、《清代狀元奇談.清代狀元譜》、《履園叢話》

——轉自《大紀元》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