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太皇太后孝莊薦將(上)

清朝初年,由於順治、多爾袞等滿洲統治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采取“以漢制漢”的策略,將投降大清而立有功勞的漢官降將分封為王,管理一些南方省份。其中平西王吳三桂鎮守雲南,兼轄貴州、部分四川、湖南;平南王尚可喜鎮守廣東、部分廣西;靖南王耿仲明鎮守福建,大本營建於福州。上述三方勢力合稱三藩,其權力甚大,遠超過當地地方官員,並擁有直屬軍隊、可調整稅賦等。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擔憂勢力強大的三番尾大不掉,或擁兵割據,便提議撤藩,並下令三藩俱撤還山海關外。同年十二月吳三桂率先起兵反清,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廣西將軍孫延齡、陝西提督王輔臣等先後回應,史稱三藩之亂。

吳三桂起兵之初,一路勢如破竹,佔據雲貴、湘、蜀大部分地區。面對來勢洶洶的吳三桂大軍,康熙帝只得集中主力南征吳三桂,同時停撤平南、靖南二藩。

且說當年康熙帝派人征伐吳三桂的征戰正吃緊時,忽又接到察哈爾部長布林尼叛亂的告急奏文。康熙帝頓時大驚失色。康熙帝喜怒從來不形於色,今天怎麼啦?原來,雲南邊關吃緊,連京中的禁軍都去征伐,兵力已空。這察哈爾部在離京師不遠的蒙古境內。如今察哈爾部乘著雲南吳三桂叛亂之機也扯起叛旗,如此南北夾擊之勢若不能盡快解決,大清江山就岌岌可危了。可現在京師再無勁旅可派,怎能不讓人心急如焚呢。

這天,康熙帝滿面愁容回到後宮。孝莊太皇太后見了,驚問何故?康熙將察哈爾部長布林尼叛亂之事稟奏一番後,憂慮地說;“吳賊三桂未平,察哈爾部又叛,京師兵缺將寡,如何去剿,深憂之。”

孝莊太皇太后說:“現有圖海才略過人,為何不啟用?如派圖海前去征剿,定能取勝。”

且說這大學士圖海,字麟洲,姓馬佳氏,遼陽新城人,隸滿洲正黃旗。在順治帝時期,圖海曾任弘文院大學士、太子太保,攝刑部尚書事。康熙帝即位后,授圖海正黃旗滿洲都統、中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職位。

康熙帝也深知圖海才識過人,剛正不阿。當年除鼇拜,平叛亂圖海都立有大功。可他是個大學士,不是武班出身呀。康熙帝想到這兒,忽然腦海裏浮出張良、諸葛亮。對呀,這些人也不是武班出身,都能定國安邦。我何不找圖海一議。

第二天早朝,康熙帝傳大學士圖海進宮,圖海一來康熙帝就讓他坐在自己身旁。兩旁文武大臣都很驚疑,竊看聖上的臉色,估模著康照帝要重用圖海。

康熙帝探問圖海道:“雲南之亂未平,察哈爾又乘機發難,朕欲令卿前去平定,有何良策?”

圖海痛快地說:“察哈爾之亂,聖上勿急,臣領兵前去平剿,即日必克。”

康熙帝發愁道:“目前京師兵力已空,卻無兵讓卿可帶,愛卿有何良策能解燃眉之急?”

圖海說:“臣有一策,不妨一試。請皇上立即下道招兵的聖旨,凡八旗家奴中健勇者,限一個月到京報到,隨軍征剿察哈爾。”

康熙一聽心裏不安,問道,“京奴未受任何訓練,能出兵打仗嗎?”

圖海說:“稟皇上,眾家奴雖未受過軍事訓練,但其勇猛強健勝過八旗子弟,只要善加激勵,其戰斗力也不可小覷。臣進軍時邊打邊教,請聖上寬心,速下諭旨,不可延誤時機。”

康熙帝思量再三終于下了這道聖旨。聖旨一下,人們都感到奇怪,從家奴裏招募兵丁,從老罕王努爾哈赤建八旗以來,從來沒有聽說過。可誰敢違抗聖令呀,不到一個月,許多身強力壯的家奴趕到京城。

圖海在德勝門一點人數,嗨!整整三萬,不由心中大喜,定於第二天在校場操練人馬。

第二天,圖海在校場點將練兵,忽見康熙帝親臨,圖海趕緊接駕參拜。康熙帝登上高臺,往下一看,咳!人是不少,可一個個站不直,立不穩,真是烏合之眾,康熙帝的心不由得又懸起來了。但康熙帝深知用人不疑的道理,既然圖海有信心率領這支由家奴組成的軍隊克敵制勝,就應該信任他,并全力支持他。于是,康熙帝仍然保持鎮靜自如的神情,親自給圖海倒了三杯禦酒,祝他一路順風,馬到成功。

在平叛大軍出征的前一天,康熙帝又特意召見了統領大軍的圖海等人,告誡他們“須嚴禁將士,申明紀律,凡經過地方,毋得騷擾百姓”。

圖海臨危受命,率領著倉促之中集合起來的三萬家奴兵丁出發平叛,他有何良策來完成剿平察哈爾部叛亂的任務呢?請看下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