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辭世38年 畢生遺願復興中華

【新唐人2013年04月06日訊】1975年4月5號,領導了中華民國長達半世紀的先總統蔣公﹣蔣介石辭世,享年89歲。自1949年國民政府戰敗,退守台灣後,蔣介石終其一生的願望,是「反攻大陸、復興中華」,他的心願,至死未能實現。有關蔣介石的「功與過」,在這近40年裡,後人有諸多的評價。但是綜觀歷史的角度,在中華民族生死覆滅之際,他竭盡所能恢復中華,得以讓台灣延續了傳統的中華文化美德,對於中華民族的守護,蔣介石功不可沒。

1975年4月5號,蔣介石因為突發性心臟病,在臺北士林官邸過逝。

那一夜,天出異像,風雲突變雷雨交加, 醫官在當晚11點50分宣佈蔣介石離世,據說房間的大窗廉還忽然滑落。

「雷霆萬均,乒乒乓乓,打了很久,打到老蔣斷氣了以後,到白天才放晴。」 

蔣介石與世長辭,中華民國舉國哀悼。4月16號,蔣介石遺體送往慈湖行館正廳,沿途民眾哀慟,下跪哭泣。

一代政治強人就此落幕,撒手人世前,蔣介石手書寫下的是,「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

1949年10月,爆發了四年的國共內戰塵埃落定,國民政府敗陣共產黨,退守台灣。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公開的《蔣介石日記》顯示,整個1949年,蔣介石都很自責。

胡佛研究所教授郭岱君:「蔣介石在1949年的日記寫得特別的多,幾乎每一天都是反省,他一直在想,為甚麼,為甚麼我們會失敗。」「甚至於他想自殺以謝罪國人。」 

1928年10月10號,國民政府宣佈統一中國大陸,並將「五色旗」更改為「青天白日紅旗」,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南京淪陷為止,西方把這十年喻為「黃金十年」。

中華民國前行政院長 郝伯村:「老總統認為既然抗戰,就要抗戰到底,所以抗戰期間,民國27年,汪精衛說中國快要亡,要抗戰,結果他投降去了,毛澤東他說是抗日,當然從策略上來說,毛澤東是對的,我抗日發展我的勢力,我的目標要推翻你蔣某人的政權。…他哪裏抗戰,他沒有。」 

國民政府打了八年的抗日戰爭,直到1945年8月15號,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只是沒有想到,1949年蔣介石退守台灣,抗日戰爭的「美名」,也在毛澤東的謊言下,歸給了共產黨。

退敗台灣,蔣介石餘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反攻大陸」。1960年代到70年代,為了抗衡毛澤東在大陸發起的「文化大革命」,蔣介石在台灣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介石:「我們國父一生致力於國民革命,原就是要把中華文化,從根救起,再造一莊嚴華麗之新中國。所以國父說,『中國有一個正統思想,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以致孔子,我的思想,就是繼承這一正統的道德思想,來發揚光大。』」

「我們敢於斷言,中華文化是無人可以毀滅的,其最終消滅共匪毛賊者,乃必為我中華文化所表現的,民族獨立的性格與能力之大義正氣。」

對比毛澤東的「批判孔孟之道」,摧毀了原本深植人心的「仁、義、禮、智、信」﹔台灣幸運的保留了正統的道德思想,成為全世界繼承中華文化最完整的地方。

而蔣介石實踐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民生、民權、民族,也為日後台灣的民主道路,奠下了穩固的基石。

如今,一道海峽分隔兩岸,發展出了完全不同的社會體系和價值觀。

「實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這個寫於民國64年3月29號的遺囑,時至今日,可能不只是蔣介石的夢想,而是不少中國人的「中國夢」。

撰稿/唐宇 剪輯/黃千容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