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中共基建狂魔成诅咒?26高铁站变摆设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5月27日讯】在“大干快上”的指导思想下,过去十几年来中共极力推动高铁网络大跃进,包括大量兴建高铁车站。统计显示,目前全国至少有26个站点处于闲置状态。学者认为,中共盲目发展的基建狂魔表现,造成高铁产能过剩,亏损和债务问题积重难返。

大陆媒体近日披露,目前中国至少有26个高铁站建成后,因位置偏远、周边配套不足、客流量低等缘故,处于未启用或关停状态。

13年前就已完工的南京紫金山东站和江浦站,至今仍未投入使用。2012年建成的海南和乐站,还有2016和17年完工的云南晋宁东站和阳宗站等,也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辽宁丹东西站、苏州花桥站、郑州贾鲁河站、南曹站和武汉普安站等近20个高铁站,则是在短暂投运后被关停至今。

2023年7月,投资超4000万元、建成七年多却未能投入使用的海南儋州海头高铁站曾引发广泛关注。

当时海南省发改委称,铁路部门认为海头站日客流量不足百人,如开通运营预计会造成每年500万元亏损。

去年底,海头站在舆论压力下投入使用。但日后是否会因客流不足关停,仍是未知数。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这些投资不断增加,增加到一定幅度,它超过了实质的需要 ,已经陷入了一个投资收益递减的一个周期里面去;第二方面来说,地方的管理部门他们一些私心,就是需要建设很多站,为了盘活他们的闲置土地这种需求。但是这种需求的话,只是说一厢情愿,市场并不是由官员的个人意志所改变的。”

陆媒报导也指出,许多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城市形象等考量,热衷于投资建设高铁站。

比如桂林一个城市就有9个高铁站。其中的五通站因位置偏远,交通配套不足,日均发送客流量不到200人次,开通运营仅4年就被关停。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为了GDP,为了欺骗国际投资界,而这个大型土木的计划中,就把他糊里糊涂地建起来了。高铁实际上也是一种产能过剩,它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过剩,没有市场需求,没有消费基础,但是它还要维护网络,维护站点。那现在就陷入债务危机,所以现在就是高铁是债务累累。”

据评估,平原建造高铁的每公里成本高达1.5亿元人民币,山区则更高。

承担全国高铁网络修建项目的国铁集团,债务规模已经从2005年的4700亿猛增至6.13万亿元,翻了13倍之多。

截至2023年底,全国高铁营业里程共计4.5万公里,但只有2300公里盈利,占总里程的6%,主要集中在京沪、沪杭、广深港等人流量大,需求多的东部较发达地区。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大部分线路连电费都付不起,更何况投资的那些贷款偿还更谈不上。 像小县城这些人,他没有那个需求去做高铁,去什么地方,他去的范围有限,这些人的收入也有限,他根本没有这个市场需求。”

稍早前,中国铁路官网宣布将于6月15日调涨包括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杭长段等4条路线票价,增幅约20%至40%。

这是中国高铁近年涨价幅度最高的一次。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表示,维护成本高昂,铁路建设压力和自身盈利困局多重因素叠加下,涨价成了高铁的自救办法。

黄大卫:“这部分资金对于高铁运营和地方政府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它的亏损情况,它的亏损已经是按千亿万亿来算。这种车票的提价只是说短暂的增加一部分收入,可能就是刚刚好增加一部分的员工,一部分的小开支而已。但是对于这些老百姓来说,其实这负担打到个体上面的时候已经是非常沉重。”

大陆移居台湾的作家上官乱认为,先停掉郊区路线运营,再割民众韭菜,涨价已盈利路线来维持运营,这就是中共应对高铁债务危机的方式。

编辑/李明飞 采访/易如 后制/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