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共基建狂魔成詛咒?26高鐵站變擺設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27日訊】在「大幹快上」的指導思想下,過去十幾年來中共極力推動高鐵網絡大躍進,包括大量興建高鐵車站。統計顯示,目前全國至少有26個站點處於閒置狀態。學者認為,中共盲目發展的基建狂魔表現,造成高鐵產能過剩,虧損和債務問題積重難返。

大陸媒體近日披露,目前中國至少有26個高鐵站建成後,因位置偏遠、周邊配套不足、客流量低等緣故,處於未啟用或關停狀態。

13年前就已完工的南京紫金山東站和江浦站,至今仍未投入使用。2012年建成的海南和樂站,還有2016和17年完工的雲南晉寧東站和陽宗站等,也一直處於閒置狀態。

遼寧丹東西站、蘇州花橋站、鄭州賈魯河站、南曹站和武漢普安站等近20個高鐵站,則是在短暫投運後被關停至今。

2023年7月,投資超4000萬元、建成七年多卻未能投入使用的海南儋州海頭高鐵站曾引發廣泛關注。

當時海南省發改委稱,鐵路部門認為海頭站日客流量不足百人,如開通運營預計會造成每年500萬元虧損。

去年底,海頭站在輿論壓力下投入使用。但日後是否會因客流不足關停,仍是未知數。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這些投資不斷增加,增加到一定幅度,它超過了實質的需要 ,已經陷入了一個投資收益遞減的一個周期裡面去;第二方面來說,地方的管理部門他們一些私心,就是需要建設很多站,為了盤活他們的閒置土地這種需求。但是這種需求的話,只是說一廂情願,市場並不是由官員的個人意志所改變的。」

陸媒報導也指出,許多地方政府出於政績、城市形象等考量,熱衷於投資建設高鐵站。

比如桂林一個城市就有9個高鐵站。其中的五通站因位置偏遠,交通配套不足,日均發送客流量不到200人次,開通運營僅4年就被關停。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為了GDP,為了欺騙國際投資界,而這個大型土木的計劃中,就把他糊裡糊塗地建起來了。高鐵實際上也是一種產能過剩,它就是基礎設施建設過剩,沒有市場需求,沒有消費基礎,但是它還要維護網絡,維護站點。那現在就陷入債務危機,所以現在就是高鐵是債務累累。」

據評估,平原建造高鐵的每公里成本高達1.5億元人民幣,山區則更高。

承擔全國高鐵網絡修建項目的國鐵集團,債務規模已經從2005年的4700億猛增至6.13萬億元,翻了13倍之多。

截至2023年底,全國高鐵營業里程共計4.5萬公里,但只有2300公里盈利,占總里程的6%,主要集中在京滬、滬杭、廣深港等人流量大,需求多的東部較發達地區。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大部分線路連電費都付不起,更何況投資的那些貸款償還更談不上。 像小縣城這些人,他沒有那個需求去做高鐵,去什麼地方,他去的範圍有限,這些人的收入也有限,他根本沒有這個市場需求。」

稍早前,中國鐵路官網宣布將於6月15日調漲包括京廣高鐵武廣段、滬昆高鐵杭長段等4條路線票價,增幅約20%至40%。

這是中國高鐵近年漲價幅度最高的一次。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表示,維護成本高昂,鐵路建設壓力和自身盈利困局多重因素疊加下,漲價成了高鐵的自救辦法。

黃大衛:「這部分資金對於高鐵運營和地方政府來說只是九牛一毛,並沒有根本性改變它的虧損情況,它的虧損已經是按千億萬億來算。這種車票的提價只是說短暫的增加一部分收入,可能就是剛剛好增加一部分的員工,一部分的小開支而已。但是對於這些老百姓來說,其實這負擔打到個體上面的時候已經是非常沉重。」

大陸移居台灣的作家上官亂認為,先停掉郊區路線運營,再割民眾韭菜,漲價已盈利路線來維持運營,這就是中共應對高鐵債務危機的方式。

編輯/李明飛 採訪/易如 後製/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