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中共欲提振制造业 学者:软肋难除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0日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年初强调“国家将大力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最近又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这显示出在经济疲弱的情况下,当局试图重振制造业。不过中国制造业一直存在一个软肋,当局的措施是否能奏效呢?来看学者分析。

面对举步维艰的经济,中共领导人再次释放出对外开放的重磅信息。习近平最近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八项行动”,当中一项是“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美国经济学家黄大卫(DAVY J. Wong):“其实在过去十年制造业得到的支持是不多的。过去大量的社会资金都去到一些所谓的互联网应用、共享单车、移动支付、新能源那些,其实都不是真正去到制造业。现在开始明白制造业是很重要,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来说,就是外商、外资进入中国,它不单只是带来资金,它还带来了技术、订单、还有管理技术这四方面的。所以中国在目前的制造业如此低迷情况下,没办法突破的情况下,它非常需要订单、技术、管理和资金这些方面。所以它就放开了过去由于国家安全、政治安全所限定的很多行业。”

不仅想重振制造业,当局的目标还是“高端制造业”,实现科技的所谓自立自强。在美国和盟友限制中共取得高科技产品和生产技术之际,习近平年初强调“国家将大力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

不过,虽然中国制造业曾经蓬勃发展,但“大而不强”一直是发展中的软肋,许多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设备、核心元件和重要基础件都依赖进口。以芯片为例,当局以举国之力尝试过好几轮“造芯运动”,但目前国内芯片产业一片荒凉,还出现了腐败和骗取国家投资的企业。

美国经济学家黄大卫(DAVY J. Wong)分析,目前是一个多国合作的时代。

黄大卫:“第一个就是现在全球化之后,所有的尖端的顶层的产品技术都是多国合作的,这不是说某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的。中国过去的话,因为在全球供应链里面它是其中一环节,封装跟加工,有时候它也可能有点高估了自己,就觉得我把别的东西拿过来加工成品,就等于我能生产出来。有时候它有一种傲慢与偏见,过于乐观地觉得自己能生产出来。”

此外黄大卫指出,中国还存在体制问题,影响制造业发展。

黄大卫:“另一方面来说,关于科技人才方面、科技进步方面,其实中国它有一个体制问题。有时候官员未必是有这水平,因为他有时候靠忠诚或者是靠那种提拔制度,他就提拔一些未必是真正有技术的人。第三方面来说,主要的技术因为需要大量时间、大量金钱去开发,而很多企业或者说这个国家比较急功近利,它希望在三两年,最好今天晚上能够生产出来。它这种比较急迫的、不按照经济规律跟发展规律去运行的思维模式,很难让中国国内的一些生产制造业能够沉得下气,真正认真地去做科研。”

举国之力的大量经费投入,加上官员水平参差不齐,很容易导致铺张浪费,滋生腐败,而中国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也存在不足。

黄大卫:“法律体制也是,因为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不足的,你去搞科研很快别人就要山寨。这几方面综合起来,中国要在芯片、其他甚至是医学领域、太空领域要真的是达到一个强国的话,路还是很长。”

根据中共国务院2015年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当局的第一步战略目标是在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不过由于中共对自由世界的威胁,目前美国和盟友实施了高科技限制,这将使得中国在高端产业链上停滞,更加难以改变“大而不强”软肋。

此外,由于中共的反间谍法,地缘政治风险等原因,外资正在加速撤离中国,当局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中国制造业,还有待观察。

编辑/尚燕 采访/骆亚 后制/高玉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