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共欲提振製造業 學者:軟肋難除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0月30日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年初強調「國家將大力支持高端製造業發展」,最近又宣布「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這顯示出在經濟疲弱的情況下,當局試圖重振製造業。不過中國製造業一直存在一個軟肋,當局的措施是否能奏效呢?來看學者分析。

面對舉步維艱的經濟,中共領導人再次釋放出對外開放的重磅信息。習近平最近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宣布「八項行動」,當中一項是「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

美國經濟學家黃大衛(DAVY J. Wong):「其實在過去十年製造業得到的支持是不多的。過去大量的社會資金都去到一些所謂的互聯網應用、共享單車、移動支付、新能源那些,其實都不是真正去到製造業。現在開始明白製造業是很重要,這是第一點。第二點來說,就是外商、外資進入中國,它不單只是帶來資金,它還帶來了技術、訂單、還有管理技術這四方面的。所以中國在目前的製造業如此低迷情況下,沒辦法突破的情況下,它非常需要訂單、技術、管理和資金這些方面。所以它就放開了過去由於國家安全、政治安全所限定的很多行業。」

不僅想重振製造業,當局的目標還是「高端製造業」,實現科技的所謂自立自強。在美國和盟友限制中共取得高科技產品和生產技術之際,習近平年初強調「國家將大力支持高端製造業發展。」

不過,雖然中國製造業曾經蓬勃發展,但「大而不強」一直是發展中的軟肋,許多關鍵技術、大型成套設備、核心元件和重要基礎件都依賴進口。以芯片為例,當局以舉國之力嘗試過好幾輪「造芯運動」,但目前國內芯片產業一片荒涼,還出現了腐敗和騙取國家投資的企業。

美國經濟學家黃大衛(DAVY J. Wong)分析,目前是一個多國合作的時代。

黃大衛:「第一個就是現在全球化之後,所有的尖端的頂層的產品技術都是多國合作的,這不是說某個國家能夠獨立完成的。中國過去的話,因為在全球供應鏈裡面它是其中一環節,封裝跟加工,有時候它也可能有點高估了自己,就覺得我把別的東西拿過來加工成品,就等於我能生產出來。有時候它有一種傲慢與偏見,過於樂觀地覺得自己能生產出來。」

此外黃大衛指出,中國還存在體制問題,影響製造業發展。

黃大衛:「另一方面來說,關於科技人才方面、科技進步方面,其實中國它有一個體制問題。有時候官員未必是有這水平,因為他有時候靠忠誠或者是靠那種提拔制度,他就提拔一些未必是真正有技術的人。第三方面來說,主要的技術因為需要大量時間、大量金錢去開發,而很多企業或者說這個國家比較急功近利,它希望在三兩年,最好今天晚上能夠生產出來。它這種比較急迫的、不按照經濟規律跟發展規律去運行的思維模式,很難讓中國國內的一些生產製造業能夠沉得下氣,真正認真地去做科研。」

舉國之力的大量經費投入,加上官員水平參差不齊,很容易導致鋪張浪費,滋生腐敗,而中國的監管制度和法律法規也存在不足。

黃大衛:「法律體制也是,因為中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是不足的,你去搞科研很快別人就要山寨。這幾方面綜合起來,中國要在芯片、其他甚至是醫學領域、太空領域要真的是達到一個強國的話,路還是很長。」

根據中共國務院2015年公布的《中國製造2025》。當局的第一步戰略目標是在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不過由於中共對自由世界的威脅,目前美國和盟友實施了高科技限制,這將使得中國在高端產業鏈上停滯,更加難以改變「大而不強」軟肋。

此外,由於中共的反間諜法,地緣政治風險等原因,外資正在加速撤離中國,當局宣布「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中國製造業,還有待觀察。

編輯/尚燕 採訪/駱亞 後製/高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