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關鍵問題各說各話 專家指長期衝突本質未變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1月15日訊】11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印尼舉行會談。雙方談到台灣、經貿、人權等議題,仍是各說各話。有專家認為,會談後,美中緊張關係可能短期緩和,但兩國關係長期的衝突本質未有任何改變。

當天,拜登和習近平會談了超過3個小時,涉及廣泛議題。從雙方會後聲明顯示,拜登和習近平在人權、台灣、經貿、烏克蘭戰爭以及朝鮮等關鍵問題上,仍存在嚴重分歧。

根據白宮發布的通稿顯示,就人權問題,美方表示,拜登在會上對中共在新疆、西藏和香港的做法,以及更廣泛的人權表示關切。習近平稱,自由、民主、人權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但沒有提美國對中國人權的關注。

就中美關係,習近平說,「中國從來不尋求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不干涉美國內政,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美方則表示,美國將繼續與中國進行激烈競爭,並與全球的盟友和夥伴協調努力。但這種競爭不應轉向衝突。

在台灣問題上,拜登警告習近平,美方「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還警告說,美國也反對中共對台灣的「脅迫性和日益侵略性」的行動,這些行動破壞了台灣海峽兩岸和更廣泛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並危及全球繁榮。

中共新華社通稿稱,習近平說,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就美中關係,美國塔夫茨大學政治學副教授、美國企業研究所非常駐資深研究員邁克爾·貝克利(Michael Beckley)對美國之音表示,拜習峰會後,美中關係可望「從谷底翻身」,緊張關係也可能短期緩和,但兩國關係長期的衝突本質不可能改善。

貝克利表示,就長期而言,效果不大,因為造成美中兩國分歧的因素都是結構性的,包括地緣政治、國內政經相關的本質。此次峰會可以避免緊張關係不必要的升溫,但不會解決(兩國)根本的利益衝突,但兩國長期「零和」博弈的衝突本質未有任何改變。

貝克利舉例,台灣到底是由誰治理、南海到底屬於誰的水域、華為能否參與5G基礎建設,乃至半導體競爭,針對這些爭議,美中都呼籲保持冷靜,其實雙方絕不會在根本議題的立場上讓步、退卻。

美國之音報導,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員金說,在台灣問題上,雙方基本上做出了符合各自長期政策的表態。在她看來,雙方都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做出任何讓步。事實上,美國和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從來沒有意見一致。

時政評論員楊威11月15日在大紀元撰文表示,拜習終於會面,雙方的聲明看上去都是老生常談,沒什麼新鮮感。外界應該也沒有期望此次會晤能有什麼成果。拜登繼續「負責任」地管理與中共的「競爭」。中共的聲明也延續口號、詭辯式的內宣版本,還再次代替拜登說話。

中共官媒新華社的聲明稱,「美國搞的是資本主義,中國搞的是社會主義,雙方走的是不同的路」;「中美相處很重要一條就是承認這種不同」,而不是「試圖去改變甚至顛覆對方的制度」。

楊威說,習近平和拜登談論姓資姓社的問題,中共這套說辭騙不了中共官員,也騙不了老百姓,更騙不了美國人。這段話的核心,實際在要求美國繼續承認中共政權,還公開要求美國不要「顛覆」中共政權。

楊威表示,拜習會上,中共的聲明專門要求美國「承認」中共政權,害怕被「顛覆」,暴露了中共領導人的真正擔憂。中共為了「保黨」、「保政權」,不得不陷入了對外交往的「底線思維」,導致中國對外交往的渠道越來越少。

(責任編輯:唐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