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科学还是骗局?诺奖得主的惊人发现

大家好,我是扶摇。欢迎和我一起探索未解之谜

最近这些年,有记忆能力的产品越来越走红。柔软舒适的记忆床垫,变形后热水泡一泡就可以神奇复原的记忆眼镜,手机拍照的自动对焦功能,甚至高科技的机翼变形技术,都有它们的身影。不过,您有没有听说有记忆能力的水呢?

DNA远程转移

故事要从2009年的一篇论文说起。论文作者是法国病毒学家、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蒙塔尼(Luc Montagnier)。他介绍说,含有病毒DNA的水溶液在高度稀释到理论上的“纯水”状态后,DNA的特性依然存在,并且还可以远程转移到另一份纯水样本中。就是说,水不但有记忆,而且还有特异功能,学术界称为DNA远程转移(DNA teleportation)。这有可能吗?

论文发表后,学术界一片哗然。大家纷纷表示难以置信。不过蒙塔尼说,他从2005年就开始做这项研究了。实验是可重复的,结果是可以被证实的,所以他的论文是可靠的。

2010年,在德国举行的诺贝尔奖获奖者会议上,蒙塔尼又分享了他的发现。当时与会的有6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700多位科学家。大家听后纷纷摇头,甚至批评说你爱惜一下自己的羽毛吧,别给“庸医误人”的顺势疗法(Homeopathy)背书。顺势疗法是用高度稀释的药剂来治病的一种疗法,等下我们再来细说。这股批评的风潮越刮越烈,以至于身为诺奖得主的蒙塔尼丢掉了科研资金,不得不远走他乡另谋生路,连圣诞节都过不安生。

不过蒙塔尼并不后悔。平安夜那天,《科学》杂志发表了对他的访谈。访谈中他说他的实验“不是伪科学,不是庸医,这些都是真实的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3年,蒙塔尼还特意跟电视台联手拍了一部纪录片,叫做“我们找到了水的记忆”(On a retrouvé la mémoire de l’eau)。在片中,他们准备了一份曾经含有病毒DNA的水溶液,然后把里面的DNA完全清除后又高度稀释。之后再做检测,仪器接收到了一份低频电磁信号。他们把信号做成一个6秒的音频文件,用E-mail发给意大利的合作团队。意大利那边还原后,对着一份蒸馏水样本不停播放了1小时,之后把水倒入了一个人工合成DNA的机器中(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然后奇迹出现了。机器里产生的DNA和巴黎原版的DNA相似度高达98%。也就是说,巴黎的DNA被成功复制到了意大利。作为媒介的水不但能记录,还能传递和接收信号,简直可以说是通灵水了。

然而片子播出后反响平平。各路打假英雄虽然没有跳出来指责,也没人喝采。说起来大家对他算是手下留情了。被蒙塔尼称为“现代伽利略”的本维尼斯特(Jacques Benveniste),境遇就比较凄惨了。

本维尼斯特是法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曾经是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的负责人,一生发表过三百多篇学术论文,著作等身,德高望重。然而,他在学术上的荣耀与光辉到1988年就戛然而止了。因为那一年,他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水有记忆的论文。

本维尼斯特发现,把人体抗体免疫球蛋白E(IgE)稀释到理论上跟纯水没什么两样的时候,也就是水里不会再含这种抗体的时候,抗体的特性却依然保留在了水里,表现为检测结果呈阳性。所以他认为,水俱备记忆的能力。如果结果属实,那么就会为顺势疗法提供科学上的依据。杂志编辑们回过神来后心里不踏实了。他们说,我们要派个三人小组去考察一下,也就是说,要来打假。

打假小组受到了很好的招待,一连观察了三次实验,次次成功。第四次实验,他们的一位成员还亲自参与了,结果依然有效。那么,是否实验可靠,本次考察到此结束呢?没有。

紧接着打假小组以实验不够严谨为由要求作出一些改动,比如说采取“双盲”的办法,把样品用锡箔纸包裹挂到天花板上等。然后接下来的3次实验,实验结果就不理想了。《自然》杂志就此得出结论说,该项实验结果不可信,立马刊登文章,高调更正。

本维尼斯特顷刻间被贴上了学术造假的标签,名声一落千丈。他的实验室被关闭,资金被撤回,自己还成了搞笑诺贝尔奖的得主,他的论文再没有杂志愿意发表,等于他失去了为自己辩驳的机会。

事后有不少学者为本维尼斯特鸣不平。有人说,7次实验只有三次不准,而这三次又被无端改了流程,这不能算是造假。也有人说,还有其它实验室也都做过相同的实验,《自然》杂志下结论前为什么不跟他们联络取证?更有人说,“观测者效应”也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观测者效应”通常出现在微观粒子实验中,认为观测者的意愿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我们之前在“思维/意识改变世界”这一期中有过详细的解读,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那3位打假小组成员如果负面思维很强的话,也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

不过,本维尼斯特自己没有辩解,也没放弃研究。九十年代,他又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认为水的记忆可以被数字化、传输并重新插入另一个水样本中。当时大家觉得是天方夜谭,然而如今蒙塔尼的实验真真正正证实了他的观点。可惜本维尼斯特在04年早早过世,看不到自己的理论有人支持的那一天了。

顺势疗法

那么科学界为什么对“顺势疗法”如此另眼看待呢?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顺势疗法吧。西医的观点认为症状是疾病的根源,所以消除症状就是消除疾病。这种理论下,血压高得吃降压药,发烧要打退烧针。这种疗法被称为“对抗疗法”。而顺势疗法则是反其道而行之。

顺势疗法认为,发烧咳嗽拉肚子等等各种症状并非是疾病的根源,而是人体自己排病的手段。比如说,吃下有毒的物质人就会上吐下泻。这里有毒的物质是疾病的根源,吐和泻是人体在努力把毒素排出去的表现。顺势疗法是以加强“症状”的方式帮助人体把病排出去,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比如洋葱会引起打喷嚏,含有洋葱成分的方剂就能用来治疗打喷嚏症状为主的鼻炎。

不过加强“症状”的药多半毒性也大。那怎么办呢?顺势疗法之父哈内曼(Samuel Hahnemann)说这好办,咱们把药剂稀释一下就得了。而就在稀释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用1:99的比例来稀释药物,再将这些稀释液放在玻璃瓶中用力振荡100次后,药物的毒性去除了,而疗效却增强了。而更奇怪的是,药物的稀释和振荡次数越多,其效能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强。他把所有测试结果写进了《纯粹药物学》(Materia Medica Pura)这本书中。而这也成了后世顺势疗法用高度稀释的药剂来治病的依据。有些药剂甚至稀释到了物理学定义中“纯水”的地步。然而这么一来,科学界就躁动了。你等于是说,白开水也能治病了?荒谬!

顺势疗法界也承认目前还找不到太多科学根据,但他们说,我的药就是有效果啊。你看,我们治病有效率为41%,西医是44%,差不多的。阿司匹灵在被广泛应用70年后,科学家们才发现它的作用机制。事实上,早在2400年前,含有阿司匹灵成分的柳树皮就被老祖宗们拿来治病了。那时候,哪有什么科学理论啊?所以你可以说我们现在还找不到顺势疗法治病的科学机制,但不能说我们是伪科学。

这段公案从哈内曼那个年代到现在已经持续了200多年,一直争不出个子丑寅卯。其实啊,蒙塔尼也好,本维尼斯特也好, 包括我们之前节目中介绍过的江本胜博士,都没有说是要给顺势疗法站台,他们只是就事论事,公开了自己的发现而已。科学界的反应也未免太激烈了一点。

都说科技重在创新。然而创新就意味着在现有科学体系中没有现成的理论做根据。如果找不到现有科学根据就不予承认,那么创新就会被扼杀,科学就没法发展。这可以说是现今科学界最大的难题了。

神奇的水

除了未被科学界认可的记忆能力之外,水还有其它更多神奇的地方。比如说,热胀冷缩可以说是物理学界的铁律,温度越低,密度越大。然而水却是一个例外,因为4度以下的水是热缩冷胀。0度以下固态的冰甚至可以毫不费力地飘在水面上。虽然这没啥稀罕的,不过您还能找到哪种物质固态的时候的密度比液态时还小的呢?怕是没有了吧?

然而水的这种反常态的特性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却至关重要。因为冬天的时候只有用冰把冷空气隔绝在水面,水下的生物才得以在严寒中生存。如果冰都沉入水底,从下往上冻,那么一个冬天过后,起码北方地区,江河湖海里所有的生物可能都得死光了。您见过哪种生物能在冰块中生存的呢,是不是?所以说,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啊。

再有呢,一般物质都只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而水却有第四种形态,就是超临界水。当水温达到374℃,压力达到22个标准大气压后,超临界水就形成了。它可以跟很多物质一起燃烧,也可以溶解包括油和金属在内的许多物质。基本上就是什么东西丢进去都会瞬间化为无形的状态。

很久以来,超临界水一直都只存在于实验室或电脑模拟中。一般认为在自然状态下很难形成。然而2005年,德国科学家在大西洋底的一个喷着岩浆的“黑烟囱”中却发现了超临界水的身影。这让科学家们兴奋不已,仿佛是得到了上天的首肯,那下一步,用超临界水来处理那些难以降解的塑料袋这个计划,就可以开启啦。

好了,关于水的故事今天就讲到这里了。未解之谜,我是扶摇,咱们下回见吧。

欢迎订阅Youmaker频道:https://www.youmaker.com/c/UnsolvedMystery
订阅频道Ganjingworld频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channel/ua2MIMdFBSjyPJItn7rgaTw
订阅未解之谜Telegram群组:https://t.me/wjzmchannel

【未解之谜】节目组制作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