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一):1848-1890第一次移民潮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07月21日讯】华人移民的历史很悠久了,从1848年第一批华人迁移美国,早期涌入西部淘金,到成为修建太平洋铁路的主力;从第一份华语报纸出刊,再到参与主流政治,160多年的华人移民史充满曲折与苦难,艰辛与荣辱,也展现出在美华人对美国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将陆续分享给读者,再现华人百年移民历史的同时,教育后代珍惜先辈开创的、得来不易的社会生存环境。

一、1848—1890:第一次移民潮

当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发现了金矿,广东的生意人恰看到了此时的商机,纷纷从珠江三角洲历经数个月的漂泊到达旧金山金门大桥下(其中包括一部分商人和占绝大部分的贫困劳工)。这就是为什么在美的唐人街里多说粤语的原因。据美国人口委员会统计,第一批大约325位华人先后在1848年左右抵达美国。随后由于1868年清朝与美国签署的《博林干姆条约》,开放了对外移民的措施,到1890年,共有30万人左右的华人到达美国。他们去美国的目的一开始很简单,就是在美国赚钱然后再返回中国,把钱带回来养家糊口用。

1863年,淘金潮暂时告一段落,绝大部分中国人为了比在中国要好的生活留在美国,寻找工作。但是由于他们100人中99个人是男性,而且一点外语也不会,并且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只能被限制当劳动力、干体力活。很多人选择去修铁路。因为中国人很勤劳,仅仅花了5年时间(1863-1868)修建了美国最有名的两大铁路: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邦太平洋铁路,从美国中部的内布拉斯加到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为美国工业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巨大的基础)。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美国的农业也受到了在美华人的巨大影响。中国是有浓厚的农业历史的国家,很多华人很自然地当上了大庄园里的农民,他们教会美国人如何更有效果地播种以及收获麦子和稻米之类的经济农作物,在美国内战时期为美国南方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根据当时加利福尼亚的法案,白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受影响,规定中国人不能拥有任何田地和农场的权利,这是造成之后很多中国人对美国人感到愤怒厌烦的原因。

再到美国内战后,1870年左右,一些中国人为了躲避中国国内的战乱,逃亡到美国居住的同时,也有部分人还是继续选择去挖金矿,这也是最后一批寻金的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在金矿归属权上与白人产生了歧义,产生了很多次集体罢工和工人联盟闹事的情况,白人于是就开始剥削中国人。在中国劳工每个月只能6美元收入的头上收取3美元的税。有些不肯交税的人因为不懂英语而遭到枪决;华人在美国仅能享有的少量政治权利也同样被剥夺、遭受侮辱。从此,在美华人经历了一系列的屈辱史。但是,中国人不惧怕危险,勤劳坚守的品格被铭记,也由此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二、1882年:排华法案及唐人街的由来

19世纪70年代,美国内战刚结束不久,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建时期,许多南方人在这一时期失了业。然而,美国的工人阶层把最极端的矛头指向了无辜的中国人,他们的理由是大量的中国劳动力供给,把工资收入拉低了,从而导致他们的薪水低廉。政府为了防止大罢工行为,准备下令编制排华声明。

1868《博林干姆清美合作条约》也随着清朝的落寞而渐渐被遗忘,直到1882年出现排华法案。( 排华法案大致内容:1. 禁止中国人向美国大批量移民;2. 在美华人永远不可加入美国国籍;3.不接受华人劳工有效期为10年)。1888年的《斯科特法案》(Scott Act)又扩展了排华法案内容,禁止华人离开美国后再次返回。1892年,该法案又因《基瑞法案》(Geary Act )再延长十年。1902年,该法案在被延伸后,更被取消了时限,它要求每一个华人须做居民登记和获得居住证明,没有证明的华人则面临被驱逐。

1924年的移民条约(限制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向美国移民)使在美华人受到了各行各业的排斥,苦难中的华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凌辱。但即便如此,中国人并没有选择放弃、没有回国,而是在美国形成了一片专属于中国人的社区,自立更生、勤劳地做生计——这便是唐人街的由来。

华人之间在这里相互做着生意,并且最大程度上保护华人的权利,形成了一个中式的社交网。逐渐这个社区热闹起来,对美国社会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三、1943年:撤销排华法案

20世纪,美国经历了进步主义时期,一战风云、工业改革、咆哮的20年等一系列国家发展策略,使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在二战后期,中国与美国建立同盟国关系,使两个国家的利益又撞在了一起。1943年,排华法案终于在《马克纳森法案》中被撤销,华人被束缚了70年左右的自由终于回到了华人的手里。随后在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高涨时期,移民和国籍法案强调了对中国移民实施开放性政策,并且允许华裔与不同种族的美国人通婚。

2012年6月18日,美国众议院全票表决通过,美国正式以立法形式就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道歉。这是一个属于美籍华人胜利的日子,它使人们铭记那段华人为争取自由和独立的艰苦过程。

一位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移民,以自己祖先为例讲述了一个家庭的移民经历:

我是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以我家为例,据我爸爸叙述,他爸爸(就是我祖父)是民国初期19世纪20年代左右下南洋的,我祖父是福建泉州人,因为当时环境贫穷,再加上中介鼓励穷人越洋谋生赚钱、改善环境(卖猪仔),家家户户都有人出国谋生,也不乏有人衣锦还乡。爷爷就奋然只身前往,那时下南洋风潮早就持续已久,太多人抢饭碗了,除非真的很本事、很出色,不然机会甚少,僧多粥少,要两餐温饱都很难。爷爷这样的普通人,肯定抢不赢挣不到,最后被解雇了,想回家乡又没钱、又不能回,因为此时中国战争,回家的路也被封锁了。

爷爷只好落地生根,结婚生子于马来西亚,于50年代病亡。他是带着遗憾离世的,因为回不了中国。他的家人,爸妈、弟弟都在中国。我爸爸1945年出生(那一年是马来西亚独立年,所有华侨及以后出生都自动或登记成为马来西亚公民),我祖母,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靠帮别人洗衣服做家务带孩子,养活了全家人。

其实在80年代中国开放后,我大伯他们有尝试回福建找我祖父的家人,但早已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听说祖父的妈妈(曾祖母)已去世,他弟弟则已经搬家,不知去哪里了,我们和中国唯一的血缘关系就这样消失了。

(待续)

──转自《希望之声》

责任编辑:文汇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