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案曾引爆全国大讨论 9年后变成大问题

【新唐人2015年11月06日讯】(新唐人记者何雅婷综合报导)近二十年,中国的社会道德急剧下滑,恶霸横行好人遭殃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现象。自从8年前,一个名叫彭宇的男子因搀扶倒地老人反成被告,被判赔钱的事件发生后,扶老人被讹以及撞倒老人的肇事者冒充好人的事件都频频发生,使得“敢不敢”扶老人成了中国社会的一大难题。近期,有大陆支付平台推出了一款史无前例的“扶老人险”,使得国人的“扶老人”道德焦虑问题成为舆论界的热点。

10月中旬,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在线上推出一款“扶老人险”,专门为那些搀扶跌倒老人而被讹诈者提供的一个特殊保险。此项保险的保费仅3元(人民币),保障期限为一年,最高保额为2万元。

这项保险业务推出后,迄今已经有超过9万人购买这项保险。与此同时,该保险也引爆了舆论对公众道德焦虑的现象以及背后的实质问题的讨论与反思。不少人强烈质疑,“扶不扶老人”这样的道德问题靠商业的办法能解决好吗?也有人称此举本身就是在腹黑讽刺中国社会的不正之风;也有舆论对此表示支持,认为这可以减少人们做好事时的顾虑。

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传统上敬老爱幼的民族,走到今天竟然出现了“扶老人险”,搀扶摔倒的老人这样原本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当今的中国竟然成为一件高风险的事,除了中共治下中国社会整体严重溃败的大背景外,8年前轰动一时的彭宇案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据公开的资讯,2007年9月5日,南京巿鼓楼区法院主审法官对被告彭宇作出一审判决。彭宇因搀扶倒在地上的老太太而被告上法庭,老太太声称自己是被彭宇撞倒的,要求经济赔偿。彭宇否认自己撞人,而主审法官判决被告罪名成立。

法官得出判决的理由是,“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并让原告的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被告未做此等选择,其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一审判决书原文片段)

这番说辞如果转换成简单的逻辑思维就是“不是你撞的,你扶他干什么?不是你撞的,你把他送到医院干什么?”这个判决书一出,整个社会舆论哗然。从此人们不敢做好人,不敢搀扶跌倒的老人,因为人们都害怕做好事反而成被告,说不清楚还要支付高额赔偿金。

曾有大陆媒体统计称,自发生南京彭宇案以来,到2015年10月份截止,中国至少发生了149起因搀扶倒地老人而发生的纠纷,其中通过摄像头、通过各种各样的证实能查清的是80%,在这些能查清的案子里,又有逾70%的案件是老人及其家属讹人,而另外约30%是“假助人真撞人”。在这种情况下,看到老人跌倒不敢去扶,成了中国人道德焦虑的一大难题。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13年12月曾推出一项针对近14万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84.9%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就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调查同时显示,面对老人倒地后的第一反应,仅5.4%的人会选择毫不犹豫主动扶起,55.6%的人则选择直接走开。

今年8月在湖北甚至还发生过一桩发人深省的事件:8月2日晚7点50分左右,47岁的熊某下班后骑摩托车到岳母家接儿子回家,行至湖北大冶还地桥镇和平机械厂路段时,因天色较暗且没有路灯,撞上了前方行走的两位老人。熊某和10多岁的儿子也摔倒在地,儿子爬起来想去扶老人,被熊某制止并驾车逃离了现场。回家后不久,熊某即得知母亲和同湾一个老人刚在路上发生了车祸。他当即又返回自己撞人的事故现场,发现两个老人一死一伤,死者正是自己的母亲……

这个惨痛的事件,让许多人意识到道德丧失的危险有多严重——现在不扶跌倒的老人,以后老去的自己跌倒了恐怕也没人敢扶。

有舆论认为,这种因道德严重缺失而出现的乱象,仅仅依靠推出一项商业保险业务,再外加一些舆论呼吁声讨,甚至再多安装一些高清摄像头,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保险金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们做好事时的顾虑,却同时在客观上让那些“碰瓷”者也更加肆无忌惮,更何况两万元在中国只够支付法律诉讼费,一旦“说不清”,扶人者还是要面临被迫承担高额赔偿金的风险;安装再多的摄像头,也不能避免摄像资料神秘“消失”或损毁的情况发生。问题的实质是,道德的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手段就可以解决的。

事实上,中国大陆的“道德焦虑症”不仅仅表现在扶不扶跌倒的老人,它表现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官场黑暗,荒淫腐化,甚至无官不贪;师德尽失,骗取职称,买卖文凭,强奸幼女;医德沦丧,被称为白衣天使的人,却为了钱而杀人,摘取活人的器官卖钱;商人欺行霸市,有毒食品、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林林总总,数不胜数。

时事评论员鉴恒发曾表评论说,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为何今天道德崩溃?正如一句话所说:老人倒地,扶不扶是个人问题,敢不敢扶是社会问题。“一个好的制度,能把魔鬼改造成人。一个坏的制度,能把人变成魔鬼。”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