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案曾引爆全國大討論 9年後變成大問題

【新唐人2015年11月06日讯】(新唐人记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近二十年,中國的社會道德急劇下滑,惡霸橫行好人遭殃成為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社會現象。自從8年前,一個名叫彭宇的男子因攙扶倒地老人反成被告,被判賠錢的事件發生後,扶老人被訛以及撞倒老人的肇事者冒充好人的事件都頻頻發生,使得「敢不敢」扶老人成了中國社會的一大難題。近期,有大陸支付平臺推出了一款史無前例的「扶老人險」,使得國人的「扶老人」道德焦慮問題成為輿論界的熱點。

10月中旬,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寶」在線上推出一款「扶老人險」,專門為那些攙扶跌倒老人而被訛詐者提供的一個特殊保險。此項保險的保費僅3元(人民幣),保障期限為一年,最高保額為2萬元。

這項保險業務推出後,迄今已經有超過9萬人購買這項保險。與此同時,該保險也引爆了輿論對公眾道德焦慮的現象以及背後的實質問題的討論與反思。不少人強烈質疑,「扶不扶老人」這樣的道德問題靠商業的辦法能解決好嗎?也有人稱此舉本身就是在腹黑諷刺中國社會的不正之風;也有輿論對此表示支持,認為這可以減少人們做好事時的顧慮。

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悠久文明歷史,傳統上敬老愛幼的民族,走到今天竟然出現了「扶老人險」,攙扶摔倒的老人這樣原本天經地義的事情,在當今的中國竟然成為一件高風險的事,除了中共治下中国社会整体嚴重潰敗的大背景外,8年前轟動一時的彭宇案是一個標誌性事件。

據公開的資訊,2007年9月5日,南京巿鼓樓區法院主審法官對被告彭宇作出一審判決。彭宇因攙扶倒在地上的老太太而被告上法庭,老太太聲稱自己是被彭宇撞倒的,要求經濟賠償。彭宇否认自己撞人,而主審法官判決被告罪名成立。

法官得出判決的理由是,「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據社會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達後,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實經過並讓原告的家人將原告送往醫院,然後自行離開,但被告未做此等選擇,其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一審判決書原文片段)

這番說辭如果轉換成簡單的邏輯思維就是「不是你撞的,你扶他幹什麼?不是你撞的,你把他送到醫院幹什麼?」這個判決書一出,整個社會輿論嘩然。從此人們不敢做好人,不敢攙扶跌倒的老人,因為人們都害怕做好事反而成被告,說不清楚還要支付高額賠償金。

曾有大陸媒體統計稱,自發生南京彭宇案以來,到2015年10月份截止,中國至少發生了149起因攙扶倒地老人而發生的糾紛,其中通過攝像頭、通過各種各樣的證實能查清的是80%,在這些能查清的案子里,又有逾70%的案件是老人及其家屬訛人,而另外約30%是「假助人真撞人」。在這種情況下,看到老人跌倒不敢去扶,成了中國人道德焦慮的一大難題。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2013年12月曾推出一項針對近14萬人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84.9%的受訪者坦言自己就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慮。調查同時顯示,面對老人倒地後的第一反應,僅5.4%的人會選擇毫不猶豫主動扶起,55.6%的人則選擇直接走開。

今年8月在湖北甚至還發生過一樁發人深省的事件:8月2日晚7點50分左右,47歲的熊某下班後騎摩托車到岳母家接兒子回家,行至湖北大冶還地橋鎮和平機械廠路段時,因天色較暗且沒有路燈,撞上了前方行走的兩位老人。熊某和10多歲的兒子也摔倒在地,兒子爬起來想去扶老人,被熊某制止並駕車逃離了現場。回家後不久,熊某即得知母親和同灣一個老人剛在路上發生了車禍。他當即又返回自己撞人的事故現場,發現兩個老人一死一傷,死者正是自己的母親……

這個慘痛的事件,讓許多人意識到道德喪失的危險有多嚴重——現在不扶跌倒的老人,以後老去的自己跌倒了恐怕也沒人敢扶。

有輿論認為,這種因道德嚴重缺失而出現的亂象,僅僅依靠推出一項商業保險業務,再外加一些輿論呼籲聲討,甚至再多安裝一些高清攝像頭,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保險金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人們做好事時的顧慮,卻同時在客觀上讓那些「碰瓷」者也更加肆無忌憚,更何況兩萬元在中國只夠支付法律訴訟費,一旦「說不清」,扶人者還是要面臨被迫承擔高額賠償金的風險;安裝再多的攝像頭,也不能避免攝像資料神秘「消失」或損毀的情況發生。問題的實質是,道德的問題,不是單靠技術手段就可以解決的。

事實上,中國大陸的「道德焦慮症」不僅僅表現在扶不扶跌倒的老人,它表現在社會的各個層面:官場黑暗,荒淫腐化,甚至無官不貪;師德盡失,騙取職稱,買賣文憑,強姦幼女;醫德淪喪,被稱為白衣天使的人,卻為了錢而殺人,摘取活人的器官賣錢;商人欺行霸市,有毒食品、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林林總總,數不勝數。

時事評論員鑒恆發曾表評論說,五千年的文明古國,為何今天道德崩潰?正如一句話所說:老人倒地,扶不扶是個人問題,敢不敢扶是社會問題。「一個好的制度,能把魔鬼改造成人。一個壞的制度,能把人變成魔鬼。」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