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打白条 农民向当局讨要数年无果(续)

【新唐人2014年11月7日讯】(新唐人记者韩净综合报导)俗话说,父债子还。父亲借出去的钱儿子当然也可以要回来。可是爷爷68年前借出的钱,儿孙讨要了25年却没结果,现在还要鉴定借条是不是假的。

  
据大陆媒体报导,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村民张志良家中有一张1946年由中共“新四军”开出的借条,借条显示其祖父曾借给中共“新四军”3万元。这张破旧的黄色宣纸上面写着“今承湘店乡(后更名南向店乡)保庄张炎山先生借给本军现金参万元,特给此据为凭。”署名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并盖有江克成红色私章。借款日期是1946年6月4日。

68年前借出的钱讨要了25年无果

1989年,张志良的父亲张富友在房子的墙缝里发现“新四军”的借据后,曾找到当地政府兑换,当地政府就给几百块钱打发张富友,张富友不同意,借条又拿回来了。
  
1993年,张富友去世。张志良说:“父亲的遗愿就是让我把爷爷的借据兑换过来”。
  
2005年至今,张志良一次次向当地政府要求兑现借条,但都被以“需要调查”为由拖延。
  
2年前,张志良曾委托读过大学的姨侄刘先生请求媒体帮助,并一度得到了光山县当局的“积极回应”。最近的一次在2013年2月,当地政府部门曾就此召开联席会议,商量解决方案。最终还是没解决,又被拖了一年多。

媒体曝光后的回应

11月3日,张志良求助媒体。媒体报导后,11月5日下午,光山县公安、民政等多个部门的近20人到村里做了再次调查,光山县政府就此作出三点公开回应并通知张家:对借据中”张炎山“与张志良在诉讼请求中所述其爷爷”张炎善是否为同一人进行核实;对张志良与张炎山的祖孙关系进行确认;要求张志良携带借据原件与县有关人员一起到有关权威部门对借据真伪及币种进行鉴定,待鉴定结果及身份确定无误后,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张志良说,目前光山县当局决定在APEC会议结束后,派专人前往北京,和自己见面,并一同前往军事博物馆,请有关部门和专业机构对这张“新四军借条”进行真伪鉴定。

张炎善其人

张志良介绍,那张“新四军借条”上的“张炎山”其实本名张炎善,居住在大别山脚下的河南光山县南向店乡,早年在当地山区收购中草药,向附近的光山县城、河南信阳、湖北麻城等地贩卖。

张炎善同时也是个游乡郎中,帮人看病。据当地老人回忆,“读过书”的张炎善既有商人的精明,也颇有乡人的直爽,“有钱的也给看病,没钱的也给看病,在十里八乡的口碑很好,很受尊重。”

张炎善经营半生,累至本乡“巨富”,置了不少田产,“当年整个村子的地几乎都是张家的”。

1946年6月,一支路过当地筹粮的中共部队在向张家借走了3万元,留下了这张借款人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的借条。张志良说,当地方言音调偏重,山和善读音相同,可能前来借粮的军人听混了,把张炎善写成了张炎山。

中共建政后,张家的田产“都被政府充公”,张炎善的成分仍被划为“地主”,他把这张借条用红布包裹好塞进墙角一条隐秘的缝隙。1953年前后,张炎善郁郁而终。

针对借条中的3万元是银元,是法币还是革命政府发行的货币?尚待鉴定。据张志良的姨侄推测,1946年的法币不值钱,共产党的军队更不可能到地主家筹自己发行的货币买粮,“唯一合理的解释是银元”。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