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打白條 農民向當局討要數年無果(續)

【新唐人2014年11月7日訊】(新唐人記者韓淨綜合報導)俗話說,父債子還。父親借出去的錢兒子當然也可以要回來。可是爺爺68年前借出的錢,兒孫討要了25年卻沒結果,現在還要鑑定借條是不是假的。

  
據大陸媒體報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村民張志良家中有一張1946年由中共「新四軍」開出的借條,借條顯示其祖父曾借給中共「新四軍」3萬元。這張破舊的黃色宣紙上面寫著「今承湘店鄉(後更名南向店鄉)保莊張炎山先生借給本軍現金參萬元,特給此據為憑。」署名為「新四軍第五師野戰軍政治部軍令部江克成」,並蓋有江克成紅色私章。借款日期是1946年6月4日。

68年前借出的錢討要了25年無果

1989年,張志良的父親張富友在房子的牆縫裡發現「新四軍」的借據後,曾找到當地政府兌換,當地政府就給幾百塊錢打發張富友,張富友不同意,借條又拿回來了。
  
1993年,張富友去世。張志良說:「父親的遺願就是讓我把爺爺的借據兌換過來」。
  
2005年至今,張志良一次次向當地政府要求兌現借條,但都被以「需要調查」為由拖延。
  
2年前,張志良曾委託讀過大學的姨侄劉先生請求媒體幫助,並一度得到了光山縣當局的「積極回應」。最近的一次在2013年2月,當地政府部門曾就此召開聯席會議,商量解決方案。最終還是沒解決,又被拖了一年多。

媒體曝光後的回應

11月3日,張志良求助媒體。媒體報導後,11月5日下午,光山縣公安、民政等多個部門的近20人到村裡做了再次調查,光山縣政府就此作出三點公開回應並通知張家:對借據中」張炎山「與張志良在訴訟請求中所述其爺爺」張炎善是否為同一人進行核實;對張志良與張炎山的祖孫關係進行確認;要求張志良攜帶借據原件與縣有關人員一起到有關權威部門對借據真偽及幣種進行鑑定,待鑑定結果及身分確定無誤後,將按有關規定處理。
  
張志良說,目前光山縣當局決定在APEC會議結束後,派專人前往北京,和自己見面,並一同前往軍事博物館,請有關部門和專業機構對這張「新四軍借條」進行真偽鑑定。

張炎善其人

張志良介紹,那張「新四軍借條」上的「張炎山」其實本名張炎善,居住在大別山腳下的河南光山縣南向店鄉,早年在當地山區收購中草藥,向附近的光山縣城、河南信陽、湖北麻城等地販賣。

張炎善同時也是個游鄉郎中,幫人看病。據當地老人回憶,「讀過書」的張炎善既有商人的精明,也頗有鄉人的直爽,「有錢的也給看病,沒錢的也給看病,在十里八鄉的口碑很好,很受尊重。」

張炎善經營半生,累至本鄉「巨富」,置了不少田產,「當年整個村子的地幾乎都是張家的」。

1946年6月,一支路過當地籌糧的中共部隊在向張家借走了3萬元,留下了這張借款人為「新四軍第五師野戰軍政治部軍令部江克成」的借條。張志良說,當地方言音調偏重,山和善讀音相同,可能前來借糧的軍人聽混了,把張炎善寫成了張炎山。

中共建政後,張家的田產「都被政府充公」,張炎善的成分仍被劃為「地主」,他把這張借條用紅布包裹好塞進牆角一條隱秘的縫隙。1953年前後,張炎善鬱鬱而終。

針對借條中的3萬元是銀元,是法幣還是革命政府發行的貨幣?尚待鑑定。據張志良的姨侄推測,1946年的法幣不值錢,共產黨的軍隊更不可能到地主家籌自己發行的貨幣買糧,「唯一合理的解釋是銀元」。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