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令不出中南海” 李克强10天内重提4个字

【新唐人2014年6月10日讯】(新唐人记者刘蒿、凯欣采访报导)近日,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南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召集8省市大员述职。李克强在会上再提“守土有责”,这是李克强10天之内第二次提到这4个字。而据报导,就在上个月底,李克强还就“政令不出中南海”拍桌子。评论指出,中共本身就是一个贪腐利益集团,要改革又涉及垄断利益和地方政府利益,所以改革令很难推行。

李克强召8省长进京述职

中共官媒6月6日报导,李克强在中南海召开8个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召集了8省市地方大员:北京市长王安顺、河北省长张庆伟、山西省长李小鹏、黑龙江省长陆昊、江苏省长李学勇、浙江省长李强、广东省长朱小丹、四川省长魏宏在会上述职。

据报导,来自各个地方的8名省级行政最高长官,对落实中共决策部署情况、存在的问题作了汇报。在会议上李克强强调,当前经济运行情况,要看到经济发展中有忧,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各地发展不平衡,有的方面还比较突出。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谢田教授曾对《新唐人》表示,中共现在显然在金融领域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中国金融领域的好几个泡沫都可能破灭。

谢田教授:“中共金融现在是全方面都面临着危机,现在中共正在金融危机中寻找出路。逃命、保命可能是他们更重要的考量。他们并不是说对改革寄予什么特别的期望。他们对现在中国金融出现这样一个大崩溃又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

李克强10天两次重提“守土有责”4个字

报导称,李克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能敷衍了事。”这是李克强在10天之内第二次提到“守土有责”。

5月30日,在中共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曾对各部委官员发出质问:“你们各自的责任履行了没有?”“各位,你们要‘守土有责’啊!”

短短10天之内,对于李克强两次提及“守土有责”,时事评论员唐靖远认为,这里面折射出一个现实:地方诸侯事实上已经呈半割据状态。正因如此,才会出现这种对中央政令明抵暗消不买账的局面。

时事评论员唐靖远:“此前曾有不少观察人士指出,习近平成立‘深改组’的最大目地,就是要从地方各个封疆大吏手中收回经济大权,这既是巩固自身权力的需要;也是为了遏制一下地方政府在腐败、敛财上的无法无天。这当然会遭到地方官员的消极抵制。”

6月3日,大陆媒体《第一财经日报》报导,中共的改革在“艰难推进中”,而涉及垄断利益和地方政府利益的部分最难推行。政策从“出(中南)海”开始,便要面临各个部委的博弈,接着是相关利益集团的公关,再往下还有地方政府因为自身利益等问题的抵触和不作为。

据一名高层人士透露,在常务会上,李克强严词“要抓落实”。李克强为政策落实不到位,已经“拍了桌子”。观察人士指出,此次召集8省市大员来京述职,其欲解决政令不通的意图十分明显。

唐靖远表示,“政令不出中南海”的根源,在于中共的体制性腐败,这绝非开开会发发脾气就能解决的。

唐靖远:“李克强之所以会如此恼怒,甚至于拍桌子,反倒可能说明了一个问题:这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政令不畅的老生常谈问题,很可能暴露出大陆的经济形势面临着极大的隐忧——官员们的不作为,实际等于一种明哲保身的策略,好处要贪,风险不担,这当然是主管经济的总理难以容忍的。”

地方不会心甘情愿“受限”

大陆企业观察员何军樵表示,李克强已经看到了中国经济的一个巨大风险。

何军樵:“一个既得利益集团要想进行这样一个切断自身利益这样的一个改革,或者这样一个宏观调控,这样一个政策的落实,那是不可能落实到位的。所以政令难出中南海,这也是很正常的。肯定会遭到地方官员这样一个抵制。阳奉阴违这样一个抵制。”

何军樵表示,整个的一个中共就是一个贪腐利益集团,李克强的政策怎么去落实呢?指望一个利益集团来改变自己,是不可能的。地方利益集团在牵扯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它是不情愿这样一个政策执行到位的。所以,他的一些调控政策很难落实下去。中国经济不会有更多的改善。

《第一财经日报》还引述高层官员的消息透露,虽然有不少地方存在因为利益而奉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中共中央的一刀切规定亦是受阻的主因。官员举例指出,中共中央一些要“限制”的领域,在很多西部地区发展并不成熟。因此,在发展上升期中,那些地方不会心甘情愿“受限”。

据《北京青年报》统计,从去年3月出任中共国务院总理至今,李克强至少召开了8次座谈会与部分省市负责人面对面谈经济。每次座谈会的主题与目的各有侧重。

但早前日本媒体报导称,中共地方大员的割据纷争将影响到未来中国经济改革的范围和程度。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的大量国企、巨额地方债务等等都成为中共改革的一道道障碍。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