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合同:战略结盟 还是供求驱动?

【新唐人2014年5月22日讯】(美国之音报导)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中俄两国历经10年谈判的天然气购销合同终于正式签署。这笔价值4000亿美元的合同为俄罗斯天然气开辟了新的海外市场,也拓展了中国能源供应的海外来源。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星期二签署的协议,俄罗斯将从2018年起,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提供天然气。累计合同期为30年。合同总值为4000亿美元。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阿列克谢 ∙ 米勒对媒体表示,这是该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天然气出口合同。

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员本杰明 ∙ 扎克(Benjamin Zycher)对美国之音表示,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紧张增加了与中国尽快敲定出口合同的意愿。

他说:“欧盟现在有了更多理由分散其天然气进口来源。这让俄罗斯比原先更愿意向中国出售天然气。”

早在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之前,欧盟与俄罗斯就曾在天然气购销定价问题上多次发生分歧。目前,欧洲天然气进口大约三分之一来自俄罗斯。但俄罗斯能源局在2010年公布的战略规划中指出,未来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将从欧洲转向亚洲。

中俄双方均未透露合同交易价格。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海对媒体表示,出口价格将和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市场价格挂钩。他还说,合同签署后“次日”即可付诸实施。

总部设在波士顿的国际能源资咨询公司亦思能源(ESAI Energy)的亚洲分析师吴洁(Megan Wu)对美国之音表示,俄方可能在价格上作出一定让步。

她说:“业界估计,最后的价格可能和从中亚运过来的天然气价格差不多。所以等于是达到了中国的愿望。当时谈判的最大障碍就是价格。”

中国财经媒体《财新网》报道说,在谈判中,俄方希望出口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按照出口欧洲的价格计算,而中方则希望参照中亚天然气的价格商议。

美国财长杰克 ∙ 卢曾经呼吁中国避免采取可能削弱美欧对俄罗斯制裁的举动。企业研究所的能源问题专家扎克认为,限制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将推高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因此欧盟和美国在设定对俄制裁的计划中并未在能源出口领域采取具体措施。所以,中俄签署天然气购销合同不太可能对美欧制裁产生影响。

他说:“(在涉及美国的层面),我认为对于北京而言,签署合同没有什么负面影响。目前的制裁本来就没有什么效果。对某些个人设定旅行限制,对某些个人或公司在西方处理金融业务设置障碍等等,并不是对俄罗斯最有效的制裁措施。所以这份合同不会影响现在的制裁。”

《华盛顿邮报》的分析指出,中俄之间旷日持久的能源贸易谈判修成正果,正值中俄两国在各自地区因领土纠纷而面临国际压力日益增加。因此,合同具有强化中俄战略同盟的象征意义。

但是,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扎克认为,合同本身难以消除中俄两国的战略猜疑。归根结底,这份合同和其他任何商业合同一样,只能说明买卖双方在价格上达成了一致。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