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前内战区 百废待举

【新唐人2013年06月01日讯】斯里兰卡内战结束4年,重建工作使得当年叛乱组织的大本营处处展现新气象。尽管战争创伤难平,来自台湾民众的爱心投入协助当地校舍兴建和奖助学生,希望在炮火下亲眼目击杀戮的学生,早日走出身心创伤。

重返家园再站起

据中央社报导,从距离可伦坡以北7小时车程的北方省(Northern Province)瓦乌尼亚(Vavuniya)镇进入基里诺奇(Killinochchi)县之前,荷枪实弹的士兵站在A9公路拒马前拦停车辆,所有驾驶都得熄火登记。着迷彩装阿兵哥逐车检查乘客,外国人更须查验护照。

斯国内战期间,瓦乌尼亚镇是政府军最后防线,再往北走便进入叛乱组织坦米尔伊兰解放之虎组织(LTTE)的势力范围。尽管内战结束4年,政府对当地仍严加看管,丝毫不松懈。

平整笔直的A9公路划开两侧农地,新架设的电线杆拉起绵延数十公里输电缆线;每隔几公里便有1处漆成鲜红的行动电话基地台高塔,在绿野平畴间格外醒目;路旁刚铺好的新铁轨还看不到火车行驶。

连结基里诺奇县与慕赖替伏(Mullaitivu)县的A35公路两侧社区也一派崭新气象,部分地区甚至还没拉电线,让路旁一字排开的电线杆孤零零地站着。两地为当年叛军据守的重镇,1个是LTTE宣称的行政中心,1个是遭政府军攻破的叛军最后据点。

来到基里诺奇县,2008年12月31日遭LTTE摧毁的巨大水泥材质水塔斜躺在A35公路旁,跟周遭焕然一新景象很不搭调。

车行所至的乡间小路上甚至有1处封锁区,封锁线上张贴的红底白骷髅头告示,用英文写着“地雷”,令人触目惊心。

LTTE最高领导人普拉巴卡兰(Velupillai Prabhakaran)2009年5月18日在慕赖替伏县遭击毙,长达26年的内战结束。当地奥杜斯丹(Oddusdan)村的Peraru小学教室墙壁上至今贴着挂图,教小朋友认识可能还存在他们生活环境中的地雷和各式炮弹,无情战火余毒未消。

Peraru小学校长康萨斯蓝(Pawalakanthan Kanthaseelan)皮夹里随身携带女儿的照片。2009年5月16日,就在内战结束前两天,子弹从妻子后背射穿前胸,连带击中襁褓中的爱女头部,小生命永远停留在1岁。所幸妻子3个月后出院。虽事隔多年,康萨斯蓝谈话时仍难掩激动。

1983到2009年内战期间,斯国北部地区许多民众被迫离开家乡,战后才陆续返乡。然而,他们熟悉的家园早已不在,等待他们的是损毁屋舍、破败田园和死难亲友的亡魂。许多重回老家的居民因家园内的地雷尚未扫清,迄今无法重盖永久屋。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协助当地办理58户自力造屋,仿佛每1个援建家庭都跟康萨斯蓝一样,有着令人动容的故事。慕赖替伏县寇库托杜维(Kokuthoduvai)村38岁援建户家长克苏苏西兰纳西(Ksususilanathe)左小腿遭炮击,现在靠义肢助行;妻子和3名幼龄儿女身上也满是炮击伤疤。

克苏苏西兰纳西的邻居27岁苏雷斯康特(Geaneshamowrthy Sureskanth)脱下上衣,右后背和左前腰部位分别有遭子弹射穿和炮击的明显伤痕,已愈合的伤口紧皱黝黑,在阳光下散发光泽。

谈到当年带着一家大小逃亡避难的父母,不得不放弃穿肠破肚、奄奄一息的他时,苏雷斯康特没有抱怨,只对自己奇迹般地活命、战后又跟家人重逢,心存感激。

倒塌的基里诺奇水塔已成1处纪念园区,供人凭吊战地前尘,水塔前1块石碑上记载,“这倾倒巨塔曾是基里诺奇居民的水源聚集,基里诺奇的英勇士兵们2009年1月迎击LTTE恐怖分子时巨塔遭摧毁,它默默见证恐怖主义的残忍,但我们捍卫自由和平的决心坚不可摧”。

身体的伤口已经愈合,但心理创痛不易平复,当援建户从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人员手中接下永久屋的所有权状时,仍难掩内心激动。他们将在此重新站起来,让下一代不再受伤害。

重振教育

斯国长达26年的内战在2009年5月终于划下句点。期间,叛乱组织坦米尔伊兰解放之虎组织(LiberationTigers of Tamil Eelam, LTTE)在北部地区与政府军开战。北方省(Northern Province)基里诺奇(Killinochchi)县和慕赖替伏(Mullaitivu)县分别是叛军宣称的行政中心及遭政府军攻破的最后据点。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支持斯里兰卡红十字会在基里诺奇和慕赖替伏执行“海啸及战后复原及教育支持计划”,办理58户自力造屋、两所学校及1间教师宿舍兴建等。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联络发展处处长徐孝慈、赈济处专员陈诗宜正在当地了解执行情况。

慕赖替伏县奥杜斯丹(Oddusdan)村的Peraru小学是战后新成立的学校,1到5年级现有61名学生,含校长康萨斯蓝(Pawalakanthan Kanthaseelan)在内共编制7位教师。因位置偏僻,学校目前连他仅4位教师任教。康萨斯蓝告诉中央社记者,“等台湾协助兴建的教师宿舍在下半年完工后,相信可聘满所有教师”。

基里诺奇坎达瓦莱(Kandawalai)村的Periya kulam Iyanar小学则成立于1954年,因内战受创而关闭。校长杰雅库玛(Karuppaiyah Jeyakumar)表示,这所小学本为村里最大的学校,有250名学生。内战后重新招生的Periya kulam Iyanar小学目前仅36名学生,随居民陆续回流,未来预计约有70多名学生就学。

可能因没有大小合适的制服,全校学生有3名高年级男生穿着便服,看见陌生人时腼腆微笑。中午时分,10几名低年级学生来到茅草搭建的简陋活动空间,随录音机播放的音乐起舞。

杰雅库玛说,小学现有5间教室、1间办公室,倚赖发电机供电;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协助建置的3间厕所尚无冲水系统。他受访时指着一旁的大草坪说,在台湾协助下,一层楼校舍就要在此开工,完工后将可充实学校设备,相信会有更多学生回来就学。

斯国红会基里诺奇支会会长苏布拉玛宁(Dhavmarathuam Subramaniam)表示,“就连提供人道援助的红十字会支会,内战期间都几经迁徙,遑论学校,根本无法运作。大部分学校因空袭而被摧毁、关闭”。他说,现在看到的校舍都是2010年后重建的。

因战乱失学两名女孩简德哈兰(Shobna Gendharan)和里努雅(Rabwndran Reanuya)战后复学,20岁的她们仍在念11年级。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提供当地200名成绩优异学生每月1000斯里兰卡卢比(约新台币238元)的奖学金,两人都是受助对象。

里努雅说,她父亲是农夫,家庭经济不宽裕,为就读大学医科,她利用奖学金参加课后补习,希望未来能改善家庭环境。她自信地说,“我有信心会申请到医科,不会辜负来自台湾的温情”。

苏布拉玛宁说,失学之外,“内战导致的杀戮就在学生眼前上演,他们心理受创尤其严重。这些记忆持续冲击他们的日常生活,以致于大部分学生行为表现失常”。

他感谢台湾人的善心,并强调,尽管重建路迢迢,“受教育、上学”现阶段对于学生们走出内战创伤、回复正常生活,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新居新起点

台湾援建斯里兰卡北部前内战区,帮助58个家庭入厝新居。家虽有了着落,接下来如何张罗生计,58个家庭又面临严峻挑战,期盼各界赞助分文,助一臂之力。

29日上午,斯国北方省(Northern Province)慕赖替伏(Mullaitivu)县寇库托杜维(Kokuthoduvai)村活动中心一片喜气洋洋。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援建的房舍,正式移交给战后返乡的58户家庭。

42岁村妇尚妲.库玛瑞(Nikjnnvusa Shantha Kumari)代表58个家庭,在移交典礼以坦米尔语(Tamil)致词感谢台湾。她当年随家人离开寇库托杜维村年仅11岁。29年后少女成人妇,40岁重返家园,她已是3个孩子的妈。

1983年斯里兰卡爆发内战,尚妲.库玛瑞的邻居马兰纳特南(Konsnatian Malanatnan)颠沛流离,四处为家,时隔27年终于重回故里。受访时他眼眶微红说,“幸运的是,全家大小至今还能聚在一块”。经历战争的不可承受之重,1家人的心仍紧紧相系。

马兰纳原本是技艺精湛的石匠工,内战期间因蒙受炮击全身伤痕累累,再也做不了粗活。尽管如此,他仍奋不顾身,积极参与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推动的援建工程。

他笑着回忆,新家从无到有,1砖1瓦层层堆叠的过程,“想到很快就有新家感到很高兴,从来没有想过能有1个这样的家”。

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马兰纳养两头牛、50只鸡、照顾1小片香蕉园,带着家人重新展开简单、幸福与安定的新生活。

参加移交典礼的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驻斯里兰卡代表麦克罗(Bob Mckerrow)告诉记者,在印尼和斯里兰卡都曾目睹,台湾红十字会于南亚海啸期间,尽心尽力投入灾后重建,“那是非常高标准的品质”。

麦克罗相信,台湾红十字会在斯里兰卡北部前内战区兴建的援建屋,必定是“坚固程度足以承受地震、海啸、淹水等,是抗灾性很强的房子”。

新家有了着落,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更关心,如何帮助内战幸存者,营造永续经营的社区,以及开发永续获利的生计。因红十字会补助,尚妲.库玛瑞的新家装设抽水帮浦及储水槽可享干净饮水,另运用生计资金添购家禽鸡只,孵育鸡蛋赚些贴补家用的收入。

中华民国红十字总会联络发展处处长徐孝慈说,58户家庭自主参与房舍兴建,加上总会规划的生计方案和供水卫生设施,带给居民新希望与“家的归属感”。

麦克罗也赞同,生计支持是最需优先投入的项目,“人们回到原居地,很难找到工作。在这区域,居民不能倚赖1年内几个月打临时工过活,因此任何能够维持社区及家庭的生计活动都很重要”。

事实上,支持居民生计的所需经费并不昂贵。他举例,100美元就可购买太阳能发电的供水马达,“我曾见到1位不良于行的居民,因有这太阳能发电供水马达而可灌概3公顷土地,提供家庭生活所需”。

不必花很多钱就可改善居民的生计,就是“困于贫穷”或“走出贫穷”的区别。麦克罗说,“所以我认为,若台湾红十字会可继续将资源投入斯里兰卡,生计将是最优先的选项”。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