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打车难 破除垄断更难

【新唐人2013年01月13日讯】–大陆改革难专题之一(中央社记者蔡素蓉北京特稿)在大陆北京“打车(招计程车)难”,但破除行业特许垄断经营权、破除只有计程车公司才可取得牌照等一系列改革路恐怕更难。

“打车(招计程车)难”、“交通拥堵”的痛苦常常让初到北京的外国旅客大吃一惊。

初到北京的旅客,站在街头,看着有的载人、有的不载人的计程车急驶而过,却怎么样也“打不到车”,总会百般纳闷。有的计程车司机会停下来问一下目的地,然后说,“我往北走呢!”随即把车开走。

原来北京计程车牌照及车辆属于计程车公司(大陆称出租车公司)所拥有,驾驶司机类似“承包制”,每月向公司缴纳人民币约6000元至9000元的“份子钱”,但油费、车辆维修等其余费用全由司机个人负担。

每月需缴纳如此高额份子钱,因此,大部分计程车司机2人一组向公司承包,“每人每月拉活15天”,或分白班、晚班“每人每天拉活12个小时”,“一辆计程车多半24小时营业”。每天接近交班时刻,许多司机就空车急驶目的地,不再载客。

此外,北京自1990年代以来,计程车一直维持在6.6万辆,没再增加过。但北京2012年户籍人口已逾1300万,比1990年增加300万人,若加计有登记的流动人口已高达2000万人。

更重要的是北京未来3年内也不会开放计程车牌照,续维持总量调控政策。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李晓松解释说,北京计程车日均行驶400公里,但空驶率达30%至40%,“严重占用道路资源”,若增加计程车数量,不仅加剧拥堵,且不环保。

乘客打车难,但计程车司机一样满腹苦水。一位已有30年经历的司机说:“我现在赚的钱还没30年前多,以前路上没车,开车闭着眼睛都可以开,如今满路是车,到处堵车,一天能拉几趟活?”

另一位司机则说:“你看,现在堵车堵了1个小时,我才挣40元,以1天拉活12小时计算,1天赚不到500元,但每月还要交份子钱,还要油钱、维修,现在这种活,谁要干啊!”

谈起计程车公司“旱涝保收”,不管天气多恶劣,油价上涨得多厉害,每月份子钱绝不会少收,很多计程车司机不约而同的说:“还不是有关系的人才能开出租车公司”。

大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许多媒体近来都纷纷调查报导,直指大陆“打车难”、有些计程车不依规跳表而喊价收费、黑车猖獗等问题。

但要解决此问题,雷厉风行打击黑车或许并未能见效,反而要正视或改革计程车行业特许经营垄断、严禁市场准入、不准个人拥有营业车牌等多项规定,才有机会改善目前窘境。

正如大陆湖南省政协委员王义高所说,大陆计程车公司透过政府发放的特许牌照,再把经营牌照租赁给司机,从中获取购车钱、承包费和“份子钱”,“这是一个靠政策和垄断形成的寄生行业。”

他曾提案建议,取消计程车公司,还给计程车司机的经营本质。

大陆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但推动改革,也代表须破除某些既得利益群体的垄断。这条改革路,若想要破除大陆计程车行特许经营等垄断现况,恐怕要比“打车难”难上百倍。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