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无所知:吃的宗教 谈“舌尖上的中国”!

【新唐人2012年12月19日讯】最近有一个节目很火的叫做《舌尖上的中国》,还有一个词也很流行,那就是“吃货”,人人都以自诩为“吃货”而感到自豪,令人称奇!看来中国将人称为“人口”,还是有些道理的,人的特征就是一张“口”嘛!联想到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那么这个“吃货”崇拜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人对于吃有近乎宗教般的狂热,甚至还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将吃喝看成了终极价值!这在西方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而对于西方人的“无法理解”,我们也感到无法理解!为什么就不能将吃喝看成信仰呢?吃喝是多么真实的快乐啊,难道有谁可以不吃不喝吗?但我们可能忘了这一点:必要的,并不一定就是最重要的!

动物也对吃喝的兴趣极大,但动物并没有表现出对吃喝的极致追求!一旦吃饱了,动物就会忘记这件事,转而享受奔跑或者阳光,并且,动物对开发新奇的食物和味觉的兴趣并不大。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相信,人类对吃喝的极致追求并不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而是一种精神需求驱动的!

也许,信仰确实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在一个没有信仰的文化里,吃喝就成为了信仰替代物,从而使人为之疯狂!那么,什么是信仰呢?简单说,就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就是使自己感到“自己是一种真实存在的”那个精神的支撑点。信仰是精神世界的需求,同样信仰的物件也位于精神世界!但可惜的是,中国文化是一种象形文字塑造的文化,象形文字无法表征观念的物件,所以,我们的文字系统无法为我们提供思维和观念所需要的精神家园,使得我们不得不把我们的这一种精神世界的信仰的需求,建立在了可见的实物的世界之中!使得我们中国人把我们旺盛的生命力,投射在了现实的世界,接生理需求的满足来取代精神世界的需求,但很显然,这种替代必然是一种虚假的替代。精神的需求只能被精神的物件所满足,吃喝玩乐是一种虚假替代物,绝不可能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所以,虽然我们发明了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丰富的饮食谱系,虽然我们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在寻找各种美食,我们仍然不可避免感受到内心的失落与追问。

每天的三顿饭之前我们都会感觉到饥饿,这种身体上的需求感是如此的真实,又是如此的强烈,用它来替代精神的需求怕是最合适的不过了,在饥饿感被满足的时候,那进食中的美感让人无比的愉悦,不由得使人相信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但饮食的需求只出现在三顿饭之前,饮食的美妙只出现在进餐的那个短暂的瞬间,一旦我们有了几分饱意,饮食的美妙感就迅速的消失。

所以,吃喝带来的存在感只是一种虚假的存在感!它无法时刻伴随我们左右、无法给我们长久的力量和支持、无法帮我们对抗恐惧和死亡,更无法帮助我们面对灾难和战争,吃喝的追求之中不可能承载生命的意义。至少,我还没有在现实社会中看到哪个正常人,仅仅依靠吃喝就获得生命的满足和意义感。如汪峰的那句歌词,吃喝无法帮助我们“超越这平凡的世界”。

但在现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已经让世界扁平化了,理性的世界已经完全的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需要新的启蒙,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通过自己完成这个启蒙!文字和文化带来的有限性已经很容易被突破,重构真正属于精神的家园已不再有障碍!让我们把视线从实物世界中抽离,投向更深远的观念世界。我们需要飞的更高,飞到观念构建的精神世界;我们需要超越这平凡的世界,超越消化道构建的人生视野。我们不但需要舌尖上的中国,我们更需要“观念世界”之上的中国!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