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無所知:吃的宗教 談「舌尖上的中國」!

【新唐人2012年12月19日訊】最近有一個節目很火的叫做《舌尖上的中國》,還有一個詞也很流行,那就是「吃貨」,人人都以自詡為「吃貨」而感到自豪,令人稱奇!看來中國將人稱為「人口」,還是有些道理的,人的特徵就是一張「口」嘛!聯想到中國還有一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那麼這個「吃貨」崇拜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人對於吃有近乎宗教般的狂熱,甚至還有人說「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將吃喝看成了終極價值!這在西方人看來,是無法理解的,而對於西方人的「無法理解」,我們也感到無法理解!為什麼就不能將吃喝看成信仰呢?吃喝是多麼真實的快樂啊,難道有誰可以不吃不喝嗎?但我們可能忘了這一點:必要的,並不一定就是最重要的!

動物也對吃喝的興趣極大,但動物並沒有表現出對吃喝的極致追求!一旦吃飽了,動物就會忘記這件事,轉而享受奔跑或者陽光,並且,動物對開發新奇的食物和味覺的興趣並不大。這就使得我們不得不相信,人類對吃喝的極致追求並不是一種動物性的本能,而是一種精神需求驅動的!

也許,信仰確實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在一個沒有信仰的文化裏,吃喝就成為了信仰替代物,從而使人為之瘋狂!那麼,什麼是信仰呢?簡單說,就是對人生終極意義的追問,就是使自己感到「自己是一種真實存在的」那個精神的支撐點。信仰是精神世界的需求,同樣信仰的物件也位於精神世界!但可惜的是,中國文化是一種象形文字塑造的文化,象形文字無法表徵觀念的物件,所以,我們的文字系統無法為我們提供思維和觀念所需要的精神家園,使得我們不得不把我們的這一種精神世界的信仰的需求,建立在了可見的實物的世界之中!使得我們中國人把我們旺盛的生命力,投射在了現實的世界,接生理需求的滿足來取代精神世界的需求,但很顯然,這種替代必然是一種虛假的替代。精神的需求只能被精神的物件所滿足,吃喝玩樂是一種虛假替代物,絕不可能使我們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所以,雖然我們發明了這個世界上最複雜最豐富的飲食譜系,雖然我們花費了巨大的時間在尋找各種美食,我們仍然不可避免感受到內心的失落與追問。

每天的三頓飯之前我們都會感覺到饑餓,這種身體上的需求感是如此的真實,又是如此的強烈,用它來替代精神的需求怕是最合適的不過了,在饑餓感被滿足的時候,那進食中的美感讓人無比的愉悅,不由得使人相信這就是生命的意義!但飲食的需求只出現在三頓飯之前,飲食的美妙只出現在進餐的那個短暫的瞬間,一旦我們有了幾分飽意,飲食的美妙感就迅速的消失。

所以,吃喝帶來的存在感只是一種虛假的存在感!它無法時刻伴隨我們左右、無法給我們長久的力量和支持、無法幫我們對抗恐懼和死亡,更無法幫助我們面對災難和戰爭,吃喝的追求之中不可能承載生命的意義。至少,我還沒有在現實社會中看到哪個正常人,僅僅依靠吃喝就獲得生命的滿足和意義感。如汪峰的那句歌詞,吃喝無法幫助我們「超越這平凡的世界」。

但在現在這個時代,互聯網已經讓世界扁平化了,理性的世界已經完全的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我們需要新的啟蒙,我們每個人也都可以通過自己完成這個啟蒙!文字和文化帶來的有限性已經很容易被突破,重構真正屬於精神的家園已不再有障礙!讓我們把視線從實物世界中抽離,投向更深遠的觀念世界。我們需要飛的更高,飛到觀念構建的精神世界;我們需要超越這平凡的世界,超越消化道構建的人生視野。我們不但需要舌尖上的中國,我們更需要「觀念世界」之上的中國!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