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僮锦的传说

【新唐人2012年11月30日讯】僮锦,现代又称“壮锦”,是僮族人(中共建政后改称“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据传起源于宋代,已有一千年多的承传历史。这是一种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是广西僮族人的文化瑰宝。

关于僮锦的美丽,在民间世代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中有几间茅屋,茅屋里住着一位僮族老妈妈,她的丈夫已经过世了,如今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大儿子叫勒墨,二儿子叫勒堆厄,三儿子叫勒惹。老妈妈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织工,织得一手好僮锦。他们一家人就靠老妈妈卖僮锦,三个儿子砍柴买柴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却也平安。

有一天,老妈妈拿几幅僮锦到集市上去卖时,看见了一副美丽的图画,画上的房屋、田园、花草树木、鸡鸭牛羊都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老妈妈自言自语地说:“我能生活在这么一个村庄里就好了。” 她买下了这幅画,决心把画上那美丽的村庄织成一幅最美丽的僮锦。

回到家,老妈妈急忙摆正布机,架起五彩丝线,依照挂在眼前的这幅图画编织起来。织了一天又一天,织了一月又一月。老妈妈不分昼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淌到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小河和池塘。鲜血滴在了锦上,老妈妈就在血迹上面织出红红的太阳和鲜艳的花朵。一连织了三年,僮锦终于织成了。

这幅僮锦真美丽呀!僮锦上有几间高大的房屋:蓝色的瓦,青色的墙,红色的柱子,黄色的大门。房屋门前是一座大花园,开着娇艳欲滴的花朵。花园里有鱼塘,金鱼在池塘里摇头摆尾,优游自在。房子旁边是果园与菜地,那里有红红的果子,青青的菜,黄黄的瓜。远处还有一大片草地,草地上有牛羊棚,鸡鸭笼。山脚下,有一大片田地,田地里满是金黄的玉米和稻谷。清清的河水在村前流过,红红的太阳从天空照下来,还有五颜六色的鸟儿在空中展翅飞翔。

“啧,啧,这幅僮锦真美丽啊!”三个儿子赞叹不已。老妈妈伸伸腰、捶捶背、揉揉眼睛,心满意足地笑了。

忽然,一阵大风刮来,“呼”的一声,把这幅僮锦卷上天空,一直朝东方飞去,转眼就消失不见了。老妈妈追赶不上,又气又急,昏倒在大门外。

三兄弟慌忙把妈扶回家中。等老妈妈慢慢醒过来,她对长子说:“勒墨,你去东方寻回僮锦来,它是阿妈的命根啊!”勒墨点点头,穿上草鞋,向东方走去。

勒墨走了一个月,走到了大山隘口。他看见这里有一间石头砌的屋子,屋子右边有一匹大石马。石马张开嘴巴,好象想吃身边一蔸红红的杨梅果的样子。屋门口坐着一个白发老奶奶。她看见勒墨走过就向他:“孩子,你去哪里呀?”

勒墨说:“我去寻一幅僮锦,那是我妈织了三年才织成的,被大风刮往东方去了。”

老奶奶说:“那僮锦是东方太阳山的一群仙女要去了。她们见你妈的壮锦织得好,要拿去做样板。到她们那里可不容易哩!先要把你的牙齿敲落两颗,放进我这大石马的嘴巴里。大石马有了牙齿,才会活动,才会吃身边的杨梅果。等它吃了十颗杨梅果,你就跨到它的背上,它可以驮你去太阳山。但是路途中要经过冒着熊熊大火的发火山,还要渡过刮着大风、漂浮着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找回你妈的僮锦。”

勒墨摸摸自己的牙齿,想想可能遭遇大火烧身、海浪冲激的危险,他的脸刷地青起来。老奶奶望望他的脸,笑笑地说:“孩子,你经受不起苦难的,不要去吧!我送你一盒金子,你回家好好奉养你阿妈吧!”

勒墨拿了老奶奶给他的一盒金子往家走,他一边走一边想:有这一小盒金子,我的生活好过了。可不能拿回家呀,四个人享用哪有一个人享用那么舒服呢?想到这里,他就决定不回家,转身向一个大城镇走去了。

老妈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勒堆厄去寻找。二儿子也是个贪婪又怕死的人,他也拿了老奶奶的金子,到大城镇享乐去了。

老妈妈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三儿子勒惹知道只有找回僮锦才能让阿妈的病好起来。于是他对阿妈说:“阿妈啊,让我去找僮锦吧。我请了邻居大嫂来照顾您。您别着急,我一定会把您的僮锦寻回来。”

勒惹穿上草鞋,挺起胸脯,大踏步向东方走去。他只用了半个月就到了大山隘口。在这里又遇见老奶奶坐在石屋门前。

老奶奶照样对他说了那一番话,接着说:“孩子,你大哥、二哥都拿一小盒金子回去了。你也拿一盒回去吧!”

勒惹说:“老奶奶,谢谢您的好意,但我一定要去拿回僮锦,那是我阿妈的命根子啊!”他随即拾起一块石头,敲下自己两颗牙齿,把牙齿放在大石马嘴里。大石马活动起来,伸嘴就吃杨梅果。勒惹看它吃了十颗杨梅果,立刻跳上马背,抓住马鬃毛,两腿一夹,石马仰起头长嘶一声,向东方飞驰而去。
  
那马儿一口气跑了三天三夜。勒惹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发火山,渡过了刮着狂风、漂浮着冰块的大海,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太阳山顶上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里面飘出女子的歌声和欢笑声。勒惹跳下马来,走进宫殿大门,一眼就看见阿妈织的僮锦摆在大厅的中央,一群美丽的仙女围坐在僮锦的周围,正依照它来学织。她们看见勒惹闯进来,吃了一惊。勒惹说明了来意,仙女们答应织完后马上还给他。

勒惹此时也很疲倦了,不知不觉中靠在椅子上呼呼睡着了。仙女们飞纱走线,加紧编织。她们当中最心灵手巧的一个仙女先织完了,她看着老妈妈那幅美丽的僮锦,自言自语地说:“我若是能够在这幅僮锦上生活就好了。”她灵机一动,拿起丝线,在老妈妈的僮锦上绣上了自己的肖像。

这时勒惹醒过来,他拿起阿妈的僮锦,向仙女们告辞出来,跨上石马的马背,两腿一夹,石马腾空而起,转眼间就回到自己的家。老妈妈此时躺在床上已经奄奄一息了。勒惹赶紧拿出僮锦,喊着母亲,把那美丽的僮锦在老妈妈眼前展开。老妈妈睁开眼睛,努力坐起来,抚摸着自己的僮锦,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阵香风吹来,老妈妈住的茅草屋不见了,眼前出现了高大漂亮的房子、美丽的田园,和僮锦上织的一模一样。唯一多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看花,原来她就是那个把自己的图像绣进僮锦的仙女。勒惹和美丽的仙女喜结良缘,从此他们男耕女织、母慈子孝,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后来,老妈妈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用完了老奶奶给的金子,变成了两个乞丐。他们没脸再去见妈妈和弟弟,只得四处流浪去乞讨为生。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