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二十四节气:清明(视频)

【新唐人2012年4月4日讯】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过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现在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 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总之,四月五日清明说起来是一个农历的节气,但它是用阳历方法确定下来的日子,这个说法在使用公历以前是没有的。就好像说3月21日是春分,6月23日是夏至一样。用节气来反映太阳的运动规律是中国古人了不起的发明。

据《历书》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祭奠祖先

节气是中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中国的民俗节日。人们于此日扫墓,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 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南宋诗人高翥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清明》,这首诗把清明扫墓的情景描写非常生动。

南北山头多墓田,
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百蝴蝶,
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
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
一滴何曾到九泉!

民风民俗】二十四节气: 清明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