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拟推检测实名制 民众指恐起反效

【新唐人2012年2月9日讯】(新唐人记者综合报导)中共卫生部9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针对部分省份拟推行艾滋病检测实名制,认为实名制利于治疗和预防。但是亦有不少人看到中国社会大部分民众对艾滋病人抱持歧视态度,担心实名制会造成潜在感染者不敢去检测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表示,国际上很多研究证明,只要告诉这个人是阳性感染者,他的艾滋病传播活跃程度会下降大约70%,所以检测和告知成为很好的控制方式。如果没有实名制,连结果都很难通知本人,通知以后又没有办法采取很好的治疗措施,就会影响艾滋病防控成效。

被问及是否有可能在中国推广实名制监测时,王宇表示,有关效果还待评估。

而反对者则认为这可能让大部分本来可能纳入检测和治疗的人不再自愿去检测,防艾形势反而更加严峻。一位艾滋病毒感染者表示,在目前社会存在对艾滋病人严重歧视的情况下,实名制可能会影响潜在感染者对艾滋病毒检测的积极性。“即使规定不能公布检测者信息,但实名制后,可能潜在的感染者也不敢去检测了。”他说,毕竟实名检测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在面对巨大社会压力时,有些人宁愿选择放弃。

尽管草案审查稿中也明文写道“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不得公开艾滋病感染者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可在医患关系不容乐观的普遍环境之下,如果说医患信任机制的缺失是大概率事件,那仅仅凭借着一纸“草案” 就想让患者放心就是小概率事件,“草案”也不可能让患者找到安全感、归属感。

中国社会至今大部分民众仍然对艾滋病人持歧视态度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对艾滋病的认识,由无知造成的恐惧。

现居美国纽约的艾滋病防治专家何大一教授,是国际知名的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讨中央主任,致力于艾滋病防治工作24年。

2011年11月何大一教授在清华大学艾滋病防治演讲中,有学生问道,当前中国防治艾滋病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何大一回答福说,最大的障碍在于公众普遍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许多人仍对艾滋病患者怀有非理性的胆怯和轻视,对正确预防艾滋病的方式短缺了解。如能战胜这个障碍,增强防治艾滋病知识的普及,艾滋病防治工作将会进展得更加顺利。

香港艾滋病基金会总干事连爱珠女士曾表示,国内很多的政府机构推行反歧视教育,但这些反歧视活动还是停留在喊口号阶段,重要的是应该鼓励民众和医护人员需要思考、反省是否应该避开或是拒绝艾滋病人。

她指出,第二是从立法层面来杜绝歧视现像。在香港的艾滋病人并非没有受到歧视,可是香港政府于一九九六年通过反歧视立法,也就是一方面教育群众,预防歧视的发生。但是如果仍然出现歧视人的现像,这就等于侵犯他人的权益。这是就要以法律进行惩罚。这种教育和司法并行的手段(对减少歧视)有一定的效果。

网友认为,实行艾滋病检测实名制的理想“前提条件”是,加强民众普遍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让民众都能够客观、科学的认识艾滋病,以理解、宽容的心善待艾滋病患者。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