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三机构:户籍制度造成“伪城镇化”‎

【新唐人2010年10月5日讯】(新唐人记者杨雪综合报导)近些年来,有关改革中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了,在过去的13天内,有三家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都提及要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问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财政和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均认为,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造成了中国的“伪城镇化”或“不完全城市化”。三份报告均建议进行相应的改革。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认为,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这种城镇化尚是一种“伪城镇化”。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市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其收入水平、消费模式无法等同于一般城市人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在9月25日报告解释说,城市人口的增量中,71.8%是农业户口,但只要大部分农民工没有在城市实现永久性定居,任何人口城市化指标体现出来的高城市化率都是“伪城镇化”或“不完全城市化”。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9月21日发布《中国发展报告2010》中提出,中国城市化目前仍处在“半城市化”状态。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解释说,中国现有城市化率的统计口径,包括了1.45亿左右在城市生活6个月以上,但没享受到和城市居民等同的公共福利和政治权利待遇的农民工,也包括约1.4亿在镇区生活但从事务农的农业户籍人口,这些并没有真正转变身份的人口约占城镇总人口的一半。

在13天的时间里,三家研究机构均对目前中国的城市化中忽视进城农民工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其中“伪城镇化”“不完全城市化”和“半城市化”在内涵上均涉及现行户籍制度

8月份,重庆推行户籍改革。据官方说,在十年内,将有1000万重庆农民变成市民,让他们拥有城镇户籍人口。官方媒体对此高声赞扬,赞扬是基于如下理由:农民由此可以享有目前城镇户籍人口可以享有的福利。

来自《财经网》的一篇文章认为,重庆户籍改革的实质是土地换户籍:农民交出土地,包括承包地和宅基地,换取一个城镇户口,由此似乎可以享有城镇居民可以享有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农民享有这种福利,必须以改变户籍为前提吗?政府为什么不能向生活在农村的居民提供均等的福利?难道农民不是公民吗?

文章认为,农民如果不愿意改变其生活形态,那么,政府要求他们在若干年内变成市民,就等于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农民。

有一家严肃的学术网站用了这么一个标题来形容重庆的户籍改革:“把千万农民赶进城”。的确,重庆的户籍改革就是一场赶农民进城的运动。

有网友发表评论说,中国的这种户籍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深刻的奴隶制度,而且被分等级的这些国人还是认可了这种等级。对户籍制度改革不抱有希望,只要是中共在主导的话,不会考虑百姓的利益,它一定会按照它的利益去分配的。

还有网友认为其实改革中国的户籍制度,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户籍制度的问题,取消一党独裁才是根本。

在今年3月份,中共“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的11省市13家媒体发表联合社论,呼吁“两会代表与委员们,善用你们手中的权力,加快户籍改革进度,逐步以人口信息登记制度取代现行僵化的户籍制度,直至最终将其彻底消除!”

13家媒体包括,南方都市报、联合经济观察报、重庆时报、云南信息报、城市晚报、辽沈晚报、新安晚报、大河报、都市时报、华商报、东南快报、安徽商报、内蒙古晨报等。

短短的几小时后,这篇社论就由于未被审查通过而在互联网上销声匿迹了,但这短暂的时间已经使这篇社论引起了外媒的注意和报导。

此后,据香港《明报》报导,在中宣部的推动下,发起13家中国报社“共同社论”的北京《经济观察报》高层受到整肃,社长兼总编辑刘坚遭严重警告,一名副总编辑则受记过处分,而负责起草该篇社论的”经济观察网”副主编张宏则被“炒鱿鱼”,丢掉工作。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