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输液”为何取代了打针

【新唐人2010年1月13日讯】在中国大陆,因感冒去看病,“感冒了?输液吧!好的快”,绝大多数患者会听到大夫这样说。以前感冒之后,除了吃药,打几针也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不知何时起,几乎都不见打针的踪影。从大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输液室内都是人满为患,放眼望去都是吊瓶,很难看到一个打针的患者。

在世界卫生组织用药提倡方式中,口服、皮下肌肉注射(打针)和静脉滴注 (输液)中,前两者被医学界公认是最安全、最益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方式。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山西医科大学一药学专家说,吃药、打针、输液这三种方式,输液的入药过程省略了体液和细胞的免疫环节,药液通过血液直接作用心脏,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最大。

那如今为何输液如此盛行,打针却悄然淡出呢?

根源:输液医院利润更大

一位行医20余年的老大夫算了一笔账。以常见的普通感冒为例。“吃药治感冒,最多不超过20元。”若是打针,常规药剂为安痛定+地塞米松+ 病毒唑+阿米卡星等,价格一般为15元左右,以一周为治疗周期,加上注射费等相关费用,总开销一般为百元左右。“相比吃药、打针,输液费用最高。”这位老大夫说,输液治感冒的常用药为抗病毒+抗感染+协同药+液体+输液器+床位费+输液手续费,患者用药越好,费用就越高。“即便是在普通诊所,每天也得百元左右,如果输上6天,至少要花600元。在大医院看病,价格还得翻一番。”

按此计算,从打针到输液,普通感冒患者所花药费要涨近6倍。按照常规,医生一般开3天的输液剂量,你说打一天看看,医生会说一天没有效果,一定要开3天,所以,现在看一个感冒,花个两三百元是平常事了。而且,除了药的价钱,如果你需要床位,则又要收取不等的床位费,有些医院甚至连输液坐椅也要按照豪华程度不同收费。

无奈:人体抗药性增强

人体“抗药性增强”也是普遍采取输液治疗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人体内病毒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一业内人士说,“十几年前,治发烧感冒,医生只需开一支80万单位的青霉素,打一针就治好了。而现在,普通感冒就得近800万单位的抗生素。”他算了笔账,如今要治疗普通感冒,按打针的给药量算,患者要挨十多针。“就算匀开,每天两针,也得打5天。疼痛不说,治疗效果还差。所以,如今看病只能选择输液。”

而且,由于病毒的“适应性”,患者常使用抗生素药物,也使体内不断产生“新一代耐药菌”,导致原有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所以,治病的药是越用越好,药量是越来越大,费用也自然猛涨。”

医院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断的给患者用贵药、好药,人体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强,造成恶性循环,不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都达不到治疗效果。是药三分毒,如此大剂量的抗生素进入人体,在杀死病菌的同时,也在极大的伤害着人体。因此,有很多患者都深有体会,在经过输液治疗后,身体感觉特别虚弱。

呼吁:打针不应被取代

医学专家提出,“不必要的输液对患者来说,就是花钱买痛苦,对国家来讲,更是医疗资源极大浪费。”有资料显示,在国外,输液治疗有严格控制,门诊输液率一般只在 10%以下,而中国的输液率却高达60%—70%。

“打针虽然有弊端,但不应完全被输液取代。各种抗生素被大剂量、频繁使用,既锻炼了细菌的耐受能力,又减弱了人体免疫力,长期下去,究竟还有什么药能治人类的病……”这位专家非常的忧虑。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