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脑对专家意见“言听计从”

【新唐人2009年4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孟伦编译)根据研究显示,当人们接收所谓专家的建议时,大脑往往倾向于卸下责任,将理性摆在一旁;同时其独立思考的判断能力会下降,而容易盲从所谓权威人士的意见。

在研究过程中,数十位自愿者参与一场财务游戏,每位参与者在接受保证金和玩乐透时要做出一连串选择,这些选择一部分由自己决定,另一部分则接受经济专家的建议。在游戏期间,研究人员以核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参加者的大脑活动。

研究人员发现,受试者必须自己做出决定时,大脑的前扣带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和背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等区域会表现出较高的活动情形,而这两部位与做出决策和概率运算有关。

但是,当受试者采取专家的建议时,大脑的这些区域活动量大减,显示大脑将理性评估的重任交给了咨询专家。

研究人员也发现,尽管不能导致最高的获利,受试者仍倾向采取专家的建议。

这项研究结果似乎可以解释,为何人们会不加以鉴别可信度,而倾向盲目听从专家的建议。其实,只要稍微反刍一下,就可能足以做出清醒而明智的抉择,从而选定专家以外的替代方案。

这项研究的领导人,美国亚特兰大艾默立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伯恩斯教授表示,大脑这样的运作模式,使人们在面对骗局圈套和强行推销时,显得脆弱而容易受伤害。这可能是造成不当行销(mis-selling)丑闻、股市泡沫化,甚至是信贷危机的起源。

因为经理、投资顾问等银行的高阶人员,可能没花多少时间去研究复杂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他们只是听从研发并推广这些金融工具的专家所宣称的片面之词而已。

另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的研究,也突显出另一种可能会使大脑对财务判断缺乏理性的方式:

那就是大多数人都看重总收入的增加,而不是购买力的增加。举例来说,一为通货膨胀率为5%的情况下,增加人们2%的工资;另一为物价平稳时,减少2%的薪水。经济学家都知道,即使后者在财务上较为可取,可是多数人还是会因错觉而选择了前者。

艾默立大学的研究暗示了人们对于与钱财有关的决定会有两个自动的反应:厌倦与恐惧。所以大多数人会迫不及待想做个决定,好卸下令人心烦意乱的忧虑,才能轻松面对生活中其他较愉快的选择(例如晚餐该吃些什么?),所以专家的意见才显得重要。

但这项研究结果并不是建议你与财务顾问解约,自己跑去上会计速成班。因为聘请条理分明、合格且经验丰富的顾问,其最佳理由应该是,当顾问对于风险无法充分掌握时,能提出一套补救措施。

专家的建议只是提供财务管理上有益的参考而已,他们并不没有能力左右市场。如果一味的相信专家,后果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