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漫游】佛雨-雕塑家黄映蒲(上)

【新唐人2006年10月27日讯】【艺海漫游】(155)佛雨-雕塑家黄映蒲(上):一共有一百零八件,大型佛像雕塑展。

观众朋友您好!今天的艺海漫游,继续为您介绍一位佛像雕塑家黄映蒲

黄映蒲是专业的佛像雕塑家,今年五十岁的他,说起因缘际会的缘起,在二十七年前雕塑第一尊阿弥陀佛的佛像时,他几乎翻遍了所有的书籍去找佛像的样子,费了好大功夫才把它塑造完成;说也奇怪,接下来,竟然源源不绝的有做不完的佛像,所以他认为自己是有佛缘的;然而,除了佛缘之外,他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到神佛的内涵,开始去研读佛经,结果到后来,黄映蒲更成为一位虔诚的佛家弟子,就这样,他更能够用塑像传达神佛的精神了。完全是无师自通,长期在这个特殊领域里努力耕耘,塑像风格独树一帜;接下来,我们就着黄映蒲老师的脚步,去看看他难得有这么大型展出的佛像雕塑展。

2006年八月,在台中市一家全新落成的大饭店里,宽敞的大门厅尚未完全启用,著名的雕塑家黄映蒲,在这儿推出他的大型的雕塑展,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项目,就是佛像系列的作品。

雕塑家-黄映蒲

那这次展出的作品,一共有一百零八件,恰恰好也不是故意的,就恰恰好一百零八件,就这样子。从八十年到九十年大约维持这个上下,因为创作有时候是意念性的,到创作完成的时候,会有一点差距。因为我觉得做了佛像做了十年以后,雕塑做了十年以后,整个理念性,我认为是应该回归一下,所以我把所有的佛像创作,全部拉回到古佛,重新再让自己省思一次。

这一系列佛像的展出,非常丰富的呈现出佛像的各种样貌,包括一整组的十六罗汉,和不同造型的观音像、佛像,以及很多不同时期的释迦牟尼像。

雕塑家-黄映蒲

这个是最后展览的那一次展览的佛像,这个是印度的古佛,我特别强调一下,它这个手的地方有个蹼,像人的蹼,动物的蹼,这个不是做错,或是没做好,祂这个三十二法像里,就有一像是这个蹼像,那这件作品去年,放大成三百多公分,放在那个高雄中华佛寺学会的正大殿,这己经做完成三百多公分,也是铜铸,蛮喜欢这种回归古佛的感觉。

黄映蒲是专业的佛像雕塑家,他的作品遍及台湾全省的庙宇,甚至于也有远从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来订制的,来到他的工作场,满眼看到的,都是各种等待完成的佛像。

雕塑家-黄映蒲

那这件作品它走的路线,是犍陀罗时期路线,因为祂的发髻是属于螺旋上去,而不是我们一般看到的黏一个一个的发髻,那祂整个呈现的是一个降魔触地印,就是祂在菩提树下得道的时候,印证时候那个时候的造型。

那是因为我想表现说,祂在菩提树下,悟证之后整个古朴风尘的过程,风风尘尘的过程。还有强调一下我们佛像一定是这样,不能用手指头指,那不可以相当没礼貌,那祂整个呈现的是一个我的,当时对祂的一个感觉,然后祂给我的是一个很宁静之后,真的很宁静的一个感觉,倒是尽量把祂做到那样的感觉,是不是会达到祂当时那样的情境,所以是这个样子。

黄映蒲走的是宗教艺术的路线,除了展场中的那些创作品之外,在工作场中的这些大型的神佛雕像,都是接受寺庙订单之后,才开始着手制作的。

雕塑家-黄映蒲

这个风、火、雷、电,是属于大自然的神奇,那祂经过佛陀的教化以后,转化成佛教的一个护法神,那在我们国内的话,甚至是国外的话,把风、火、雷、电具像化出来,放在佛陀旁边的应该是还没有,一般不这样子做,一般都做四大天王,风调雨顺,而不做风、火、雷、电,那是我个人创作上比较喜欢做这样子,然后用祂的头发“风”的表现,尽量把祂表现成,看祂能不能够(做出)祂的感觉出来。

那这件是“火”,这看起来有点火的感觉,也是刚才我所说的比较大自然的,被收伏以后的这样子,那用这四种方式表现的这样子。

这是“雷”,它的表现方式在这两条上面,它的感觉上,我一直很想把我的意念,透过祂的样子,然后有雷,打雷的那种感觉。

那这一尊是电,风、火、雷、电的“电”最后一个,“电”是一种很急速很快速的一种闪光,祂身上再有多余的东西,我觉得速度还像不够快,所以就直接用眉上去,看祂在比也觉得手势比较快一点,那基本上风、火、雷、电是大自然在佛陀的教化下,护持佛法的具像化的一些,算起来也是护法。

风、火、雷、电,被记载于佛经的文字中,黄映蒲用艺术创作的角度,用心的把它们诠释出来,让代表大自然的神祇,重新有了具体的塑像。

中场主播:

我们都知道人形塑像是所有的雕塑艺术中最难的,因为除了美感以外,还要讲求一个视觉上的平衡;然而,黄映蒲说佛像的雕塑,除了要具备基本功的必要条件之外,还要有很特殊的韵律感,所以他说真是难上加难。那我们就来听听,看它到底有多难。

黄映蒲生于1956年,虽然当初是在误打误撞的情况下,进入这个行业的,然而,如今已经累积了二十七年的经验,在这个领域上开创出一片卓越的成绩,黄老师对于佛像的创作,自有一番不同的见解。

雕塑家-黄映蒲

那做佛像的时候,当然你的心情一定要很庄重,说庄严的话有一些人不是很清楚,这是第一个先决的条件,大家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你做那一尊菩萨,你如果说不了解,这个菩萨的因缘,那这样子很难去,在脑子里模拟祂的样子,你光是看图片只是看到外廓而已,祂的精神比如说祂是属于大智,像现在我在做这一尊,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那祂是属于智慧的启发,本身要是不了解,那就很难去,接洽到、接触、接线到。

和一般的艺术创作有很大的不同,除了造型上面的要求之外,还必须随时抱持着礼敬的心,就像在塑造这尊文殊菩萨,黄映蒲就一边念着祂的法号,然后就能静下心来,甚至还有所感应。

雕塑家-黄映蒲

那宗教艺术可能跟一般的纯艺术,比较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经典上它有提到,有一部经叫“佛说造像量度经”,那这一部经里面它有划尺寸,有划尺寸,那当然它是用文字叙述,跟平面的构图而已,如果把它放在我们立体上来讲,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差距。

那如果说做净土宗的,那你就参考它的对等,那做藏密的当然祂每一尊,本尊每一尊都有祂特定的样子,那就不能变了,这是他们流传下来的,上师传承下来,密宗是绝对不能变的,那净土宗的它的衣饰,有时候是因为朝代不一样,会稍做改变。

不能因为看不见,就认为神佛不存在,就像千年前在敦煌的石窟中,为神佛塑像的匠师们一样,如今的雕塑家,同样抱持着敬仰的心在为神佛塑像。

雕塑家-黄映蒲

做佛像的本身,除了我刚才说的,他必须要先认知祂以外,我想他还要有宗教信仰是最好,宗教信仰是最好,而且是很正信的宗教信仰,很正信 我所谓很正信的,也就是说对如来的法门,他很愿意投入,这样子的话他在做佛像的时候,很快的刀子一拿起来,可能一二三脑子就是一片宁静,他没有别的杂念可以进去。

如果今天有杂念进来的时候,那这个相由心生…马上,刻到最后这个佛像的脸,变成他在想像中的那个样子,那你想像中老是想,今晚要去那里看电影,要去KTV…开玩笑,要唱歌 那你怎么去做,那变成怎么样,就是说熟能生巧,那个在那边做来做去而已,那你的念,真正的意念没办法导引你。

黄映蒲严格禁止在工作场上抽烟、喝酒、嚼槟榔,他希望以最纯净的心制作神佛的雕像。所以也他要求所有的同仁,在行为举止上都必须有所规范,在这里工作,大半时候气氛是相当严肃的。

雕塑家-黄映蒲

一定要先苦练,这一些标准的“功”,标准“功”要是没有先苦练,用感应的是没有效的,我常常跟很多朋友讲说,什么晚上睡觉祂就来跟你指点,就算祂来你指点我要怎么做,根本不会刻,连讲都讲不清楚,划也划不出来,那你怎么刻出来,所以说这个基本的功夫,我认为刻佛像的基本的功夫,一般如果做雕塑的六十分,可能就可以玩完东西,雕佛像一定要八十分以上,因为它有很多是完全平衡,那我们人自己的脸,都不一定完全对称的,那做佛像要完全对称,而且像这一尊文殊菩萨,它又要斜一边又要对称,这个真的有一点高难度,对!对!对!密宗的它都会有一个律动感,律动感,那像这样子的话,它在游移的线条当中,你还要寻求平衡,这个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回归到艺术的基本面,一切的创作都要从基本功做起,黄映蒲强调为神佛塑像,要比一般的创作还要下更多的苦功夫。

雕塑家-黄映蒲

有时候如果有人要来,很多人要跟我学佛像,我说你确定学佛像的话,你要很大的苦心,你要学雕塑的话,我两小时讲完,你可以回去自己去玩,那佛像我看两、三年,你都还在门外摸,就是说做佛像,除了一般的雕塑技法,他还要很诚意、很虔诚,那一般的雕塑的话,我们比较讲求的是,比较律动感,那这个佛像的律动感又很特殊,佛像的律动感又很夸张,毕竟它是佛像,它不是人像。

先就不谈技法的层面来讲,佛像是放置在寺庙等公共场所让众多信徒瞻仰的,单就这一点就和一般的创作有很大的不同。

雕塑家-黄映蒲

那塑佛金身的时候,当不下地狱之报,累世不下地狱之报,塑佛一尊功德罪灭河沙,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做佛像先想清楚再来,如果没有一片赤诚的心,把近代做佛像的人看一看,你可能发现到,我讲得不是夸张,如果没有得认真做佛像,好像很容易就让你看到,你这辈子的样子,很容易;老实讲做佛像,你说要有非常完美下场的人,有!不是没有,还不是很多,人都有在的 有不在的,都可以查 因为是现代人,那做佛像有几张,去注意看看,如果做佛像,真的没有做到很虔诚的话,不能说业报,但总是觉得说怪怪的。

按照佛教的说法,怀抱着敬仰的心塑造佛像,让信仰祂的人们可以得到神佛的庇佑,这样塑像的人便有无量的功德;但是如果缺乏那颗心的话,黄映蒲认为还是不要做佛像比较好。

休息一下

中场主播:

虽然不是人人都从事艺术工作,不能够知道雕塑的具体过程,不过听完了黄映蒲老师所讲的,我们才了解到,雕塑佛像不只是讲求技巧的高超而已,更重要的是为神佛塑像的人,一定要有一颗对神佛虔诚、敬仰的心,这样才能雕塑出神佛庄重、慈悲的法相。

为人开朗的黄映蒲,在他画册里印着满满的经历项目,看来他不只是专注于雕塑,还是一位相当的热心公益的人。

雕塑家-黄映蒲

那我本身事实上来讲在创作这么久的宗教艺术佛教,我大部分都走佛教艺术的过程里面影响了我的心智的,影响我的心念的,包括影响外在的,我一、二十年前…差不多二十年前的朋友,站到我前面不认识我,他们说:ㄟ,我跟我的我做的佛像长得很像,其实不是这样,是我做完以后认真跟他长的很像,我觉得那个佛像做完以后很庄严,如果人能够长的这个样子也满不错的,我朝这个目标前进,那前进到最后,竟然不大像我以前,那我是觉得好像我以前减一点,现在比以前还好看一点,你就知道以前有多难看。

俗话说相由心生,黄映蒲天天在想佛像、做佛像、看佛像,这样二十几年下来,竟然有了一张和从前不一样的面貌。

那其实地藏经里面,《地藏本愿经》里面你把它看,看完以后你发现到说它其实它愿力大的不得了,它是一个到处奔波在救苦众生的人,怎么老是这样子呢?我一直觉得说想把它内在那个能量表现出来,所以我选择的一个很特殊的

那时候我觉得说要把它的能量释放出来,所以我把它传统的站的很正,很正直的这个样子打开,以前都这样子,我就把它抓出来、拉出来,别客气,拉出来,然后把它那一种大愿力的,那一种感觉透过这好像一把火焰这样子,呼~~,让它整个意念表现出来

刚开始的时候,是因为要了解佛像的内涵而去研读佛经,到最后竟然成了自己的信仰,在黄映蒲诠释下,地藏菩萨的塑像不但充满故事情节,而且它的造型具足动感。

那是我是觉得说,一个作者把自己的理念表现出来,只要不是抱着哗众取宠的心,这都可以值得鼓励,还有不要在一种临摩过程里面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你就好开始走自己的理念的创作路线。

那如果说只是一昧的不断的要刻的很细、很细,我刻的给它很细、很细,你都不会(创作),那只是在延长你的功,你的功会延很长,你的时间会拖很长,你的生命会全部投入在那里,我是认为功是时间累积的,但是呢,你如果能够随时都能够在脑子里面去研讨你所看过的东西,所看过的书籍,把它学习后把它融化,然后融会贯通,再透过你的技法出来,那个功夫。有功的人就多啦,有功夫百年难得一见。

期勉想要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黄映蒲认为在创作的理念上,有无限宽广的空间可以游艺,要放大眼界、放宽心胸。

请问陈小姐是怎么认识黄老师的?

学生陈香岐:

认识黄老师是在十二、三年前的一个因缘际会,我跟黄老师是跟他学习素描,跟一些基础的雕塑,那也是经过一段巡回,是说我再回到学校去学习设计,然后也到过三义去看过各种,木雕、木雕工艺,那回归到整个绕一圈过来,才发现原来我的,以前学习的老师是很棒的,而且他也经过一段时间成长,是有点急速上升的爬,以前做佛像是给人家拜,可是现在的佛像,是来自他本身的信仰,你会觉得看到,像这一尊持经观音,就觉得它就是充满智慧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每一件作品,都有每一件作品的智慧结晶在里面。

在黄映蒲的鼓励下,他的学生开始经营老师的画作,像这场展览,就是陈香岐负责洽接展出的场地,并在将近两个月的展出时间帮忙管理及导揽,看来师生联手打造之下,在未来更能展现他们理想中的佛教艺术。

主播结语:

黄映蒲认为每一尊雕像,都有各自不同的形象和精神内涵,他在塑像时都是心诚意正、专心努力的表现出神佛伟大面貌。今天的节目就为你进行到这里,往后我们将继续为您介绍更多雕塑家黄映蒲的人文故事,也欢迎您再度收看。艺海漫游,我们下次再见。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