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经济回顾(2006年4月23日 30分钟)

【新唐人】开场白﹕改革 vs 不得不改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一周经济回顾。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对美国为期4天的访问结束了﹐星期四在白宫南草坪受到美国总统布什21响礼炮和检阅仪仗队规格的招待﹐之后在椭圆形办公室会谈﹐最后以工作午餐结束两国领导人的峰会。胡锦涛访美之前﹐美国朝野上下弥漫对中国敌视的情绪﹐人民币汇率被人为压低,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中美贸易严重不平衡,在伊朗和北韩问题上调态度,中国缺乏人权和宗教自由等等等等。胡锦涛访美之前﹐吴仪已经率领2百人的贸易团在美国下了1百60多亿的订单﹐此举纯粹是为了平息美国朝野的愤怒﹐至于这些订单是不是符合市场规律就不得而知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中美双方彼此都把对方看作是长期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的敌人﹐但是由于两国经贸关系彼此维系又非常负责﹐利益关系紧密﹐双方都不愿意采取动作激怒对方﹐表现在公开场合﹐那就是彼此承认关系良好要互相合作﹐但是在私下里﹐美国对北京抱怨不已﹐国会更是酝酿两个惩罚性条款。其实﹐中美之间最大的摩擦在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一个是民主自由法制和开放的国家﹐一个是专政以及缺乏自由的国家﹐虽然贸易往来日益增加﹐但是彼此猜忌,缺乏信任感﹐美国跟印度最近关系发展迅速﹐这跟北京形成鲜明的对比﹐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印度是民主国家。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长足的效果﹐激发了民间的创造力﹐但是也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财富分配不公﹐1%的人掌握了中国60%的财富﹐集团性的贪污腐败﹐环境污染严重﹐道德急速下滑﹐这些问题都已经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胡锦涛是灯小平隔代指定的接班人﹐为的就是牵制江泽民﹐而胡锦涛现在也同样受到江系人马的掣肘﹐因此就处处小心谨慎﹐说话办事都不得罪人﹐但这并不是中国需要的领导人﹐中国需要有原则立场的领导人﹐有魄力改革政治制度的领导人﹐就象造房子需要蓝图﹐旅行需要地图一样﹐治顽症得下猛药﹐必须在政治制度的改革上跨出这一步﹐光是靠技术性的小修小补失起不到作用的﹐中国必须建立法制,透明的监督﹐公民有参政的权力﹐有言论和信仰的自由。如今民间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是顺应民意主动改革呢﹐还是墨守成规﹐最后在内外强大的压力下不得不改﹐甚至被历史抛弃呢﹖胡锦涛先生﹐你将如何选择﹖这是今天的开场白。

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最近油价又开始节节上涨﹐夏季的来临﹐这一波涨价一时半会还停不下来﹐要做好思想准备﹐可能会涨到4块钱一加仑﹐下面请看本台记者雪莉的详细报导。

……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