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經濟回顧(2006年4月23日 30分鐘)

【新唐人】開場白﹕改革 vs 不得不改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一周經濟回顧。中國領導人胡錦濤對美國為期4天的訪問結束了﹐星期四在白宮南草坪受到美國總統布什21響禮炮和檢閱儀仗隊規格的招待﹐之後在橢圓形辦公室會談﹐最後以工作午餐結束兩國領導人的峰會。胡錦濤訪美之前﹐美國朝野上下瀰漫對中國敵視的情緒﹐人民幣匯率被人為壓低,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中美貿易嚴重不平衡,在伊朗和北韓問題上調態度,中國缺乏人權和宗教自由等等等等。胡錦濤訪美之前﹐吳儀已經率領2百人的貿易團在美國下了1百60多億的訂單﹐此舉純粹是為了平息美國朝野的憤怒﹐至於這些訂單是不是符合市場規律就不得而知了。明眼人都看的出來﹐中美雙方彼此都把對方看作是長期的競爭對手和潛在的敵人﹐但是由於兩國經貿關係彼此維繫又非常負責﹐利益關係緊密﹐雙方都不願意採取動作激怒對方﹐表現在公開場合﹐那就是彼此承認關係良好要互相合作﹐但是在私下裡﹐美國對北京抱怨不已﹐國會更是醞釀兩個懲罰性條款。其實﹐中美之間最大的摩擦在於意識形態的不同﹐一個是民主自由法制和開放的國家﹐一個是專政以及缺乏自由的國家﹐雖然貿易往來日益增加﹐但是彼此猜忌,缺乏信任感﹐美國跟印度最近關係發展迅速﹐這跟北京形成鮮明的對比﹐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印度是民主國家。中國的經濟改革取得了長足的效果﹐激發了民間的創造力﹐但是也帶來的新的社會問題﹐財富分配不公﹐1%的人掌握了中國60%的財富﹐集團性的貪污腐敗﹐環境污染嚴重﹐道德急速下滑﹐這些問題都已經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胡錦濤是燈小平隔代指定的接班人﹐為的就是牽制江澤民﹐而胡錦濤現在也同樣受到江系人馬的掣肘﹐因此就處處小心謹慎﹐說話辦事都不得罪人﹐但這並不是中國需要的領導人﹐中國需要有原則立場的領導人﹐有魄力改革政治制度的領導人﹐就象造房子需要藍圖﹐旅行需要地圖一樣﹐治頑症得下猛藥﹐必須在政治制度的改革上跨出這一步﹐光是靠技術性的小修小補失起不到作用的﹐中國必須建立法制,透明的監督﹐公民有參政的權力﹐有言論和信仰的自由。如今民間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是順應民意主動改革呢﹐還是墨守成規﹐最後在內外強大的壓力下不得不改﹐甚至被歷史拋棄呢﹖胡錦濤先生﹐你將如何選擇﹖這是今天的開場白。

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最近油價又開始節節上漲﹐夏季的來臨﹐這一波漲價一時半會還停不下來﹐要做好思想準備﹐可能會漲到4塊錢一加侖﹐下面請看本台記者雪莉的詳細報導。

……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