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搶單 中芯國際首季淨利潤大跌近七成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11日訊】中國芯片領軍企業中芯國際今年第一季度營收雖然增長近二成,淨利潤卻暴跌近七成。分析指這是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不惜低價搶單搶市場的結果。中芯國際則發文警告,未來中國國內芯片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將更加激烈。

星期四(5月9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了最新財報。根據該公司在香港股市發布的通告,按美元計算,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營收為17.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9.7%;公司淨利潤為7179萬美元,環比下滑58.9%,同比下滑68.9%。今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為2.397億美元,毛利率為13.7%;與去年同期的3.047億美元及20.8%相比,也都有大幅下降。

中芯國際在A股發布的公告則顯示,今年首季公司營業收為125.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3.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09億元,同比下滑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6.22億元,同比下滑33.3%。

中芯國際聲稱,導致今年首季淨利潤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產品組合變動」「折舊增加」以及「投資收益減少」。

中芯國際管理層對於全年所定的目標是「銷售收入增幅超過可比同業的平均值」,但前提條件是「外部環境無重大變化」。

此前,中芯國際曾在2023年年報中表示,公司在2024年仍然面臨宏觀經濟、地緣政治、同業競爭和老產品庫存的挑戰。預計公司將實現「平穩溫和的成長」,但從整個市場來看,「需求復甦的強度尚不足以支撐半導體全面強勁反彈」云云。

不過,《日經亞洲評論》卻在相關報導中表示,中國芯片製造商一直在提高產量,理由是幫助華為和其它中國企業抵禦美國的芯片出口管制,而其它國家則是出於經濟和國家安全等原因,也在提高國內的產量,導致出現了國際國內均供過於求的現象。

报导说,中芯國際的首季利潤率已經降至2009年以來最低水準,預期第二季度還會繼續下滑。

報導援引中芯國際聯席執行長趙海軍的說法稱,由於國內競爭對手擴大產能,中芯公司仍面臨巨大的「價格壓力」。

趙海軍透露,他確實看到國內同業類似產品的新產能在增長,因此芯片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下跌,特別是顯示驅動芯片和影像處理感測芯片。他認為,至少在短期內,芯片領域的新產能仍會「供過於求」。

《日經亞洲》稍早時候曾報導說,華為正與合作夥伴合作在中國建設多個芯片製造工廠。

歐美不少分析師和半導體產業的高層,也曾公開對成熟製程芯片供應過剩表示擔憂,包括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也曾經發出過類似警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與中芯國際一起號稱中國芯片「雙雄」之一的華虹半導體,也在5月8日發布了其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該公司當季實現營業收入32.97億元,同比也下降了24.62%;淨利潤為2.22億元,同比大降78.76%;

(記者黎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祝馨睿)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