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3月04日訊】香港近兩年經濟滑坡、政府財政赤字飆升,就連集文化、藝術、娛樂與消費於一體的西九區,也連年虧損、陷入嚴重財困。該區管理局日前對外放風,擬賣地以「自救」。有學者指出,賣地只能救「近火」,要找出路還需進行「大改革」才行。
香港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日前告訴香港媒體,該區連年虧損,已深陷財務困境。216億港元的營運財政撥款,預計到明年就會耗盡。
他表示,由於簽訂文化藝術的展覽合約時,必須確保有足夠資金支付,因此今年6月就得確定解困方案。管理局既不想申請破產,亦不願再向港府伸手要錢。更何況港府現在自身也面對財政赤字的壓力,也不一定願意再撥數十億資金給西九區維持營運。而西九目前手上唯一資源只有土地,因此不得已只好賣地以「自救」。
香港所謂「西九區」,指的就是西九龍文化區,那裡集中了博物館、劇院、演藝場館、劇場等,共17座文化藝術場館,還有占地23公頃的公園及休閒廣場,集文化、藝術、潮流、消費及大眾娛樂為一體,可以供民眾觀看表演,欣賞藝術展覽,以及觀賞壯麗的維多利亞港景色。香港重要的文化活動乃至重要節慶,基本都在該區舉行。
由於西九區面向維多利亞港,景色美麗、交通便利,輿論認為該區如果真的要賣地,應該不愁有沒有人來買的問題。但專家學者指出,該區的問題並不是單純的商業問題,靠賣地雖能「救近火」,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香港非盈利機構「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日前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分析指出:西九區的啟德郵輪碼頭、港珠澳大橋和高鐵等大型基建項目,在港府「送錢、送地」支持下卻仍然「錢途」堪虞,根源在於五大病因,即:效益高估、規劃錯配、強行上馬、監督不周、欠納民意。這些項目名義上是「自負盈虧」,但實際上往往要拿市民的血汗錢來「埋單」(指用財政撥款來填補營運的資金漏洞)。
陳劍青表示,從長遠來看,西九區應該在「內行人」的帶領下進行「大改革」,才是真正的出路。而賣地「借錢」只能解一時的燃眉之急,但土地賣出後一旦被建成了住宅,將有損該區的文藝發展。
據公開資訊,西九管理局去年已向港府提交新的財政方案,包括希望港府容許該區將部分業權由「只租不賣」改為容許出售。
港府文件和「西九管理局」周年報告顯示:港府獲2008年香港立法會批准,拿出216億元來打造發展西九文化區,至今已16年,但不少計劃中的零售、餐飲、娛樂和展館都延誤多年才落成,不但收入比計劃中的數額減少了25億元,整體工程造價也超支逾2倍,暴增至500億元。因此,該區多年來的營運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截至目前成本也只回收了大約4~5成。
陳劍青說:「在計劃起初和後來變化相差太大,對公眾而言,形同被騙上賊船,令公眾對大型基建都抱有質疑。」
陳劍青強調,社會監察「非常重要」。但現在香港公民的聲音被壓制,在立法會充斥著清一色所謂「愛國者」的情況下,恐怕西港前述種種弊病只會愈來愈多。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趙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