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報告:AI可能影響全球40%就業崗位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1月18日訊】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的發布一項研究報告稱,全球約40%的工作將受到人工智能(AI)的影響,因為AI將塑造未來工作的性質,還可能會加劇一些國家「收入和財富不平等」。

1月15日,2024年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達沃斯開幕,該報告是在世界經濟論壇開幕前一天發布的,預計人工智能將成為論壇的熱門話題,OpenAI首席執行官奧爾特曼(Sam Altman)和微軟首席執行官納德拉(Satya Nadella)等知名科技人物將會發表講話。

報告指出,高技能工作受人工智能的影響尤甚,將有60%會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在發達國家人工智能的普及程度更高,與欠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相比,發達經濟體從人工智能中受益更多,但面臨的風險也更多。

報告稱,受人工智能影響的工作中,大約有50%通過人工智能提高了生產力。但是,另外50%的工作工位可能會被人工智能接管,從而可能減少勞動力需求,在極端情況下,一些工作甚至可能消失。

在新興市場國家中,40%的工作崗位會使用人工智能,而在發展中國家,只有26%的工作崗位會用到人工智能。這表明,欠發達經濟體面臨的人工智能風險較小。但是,由於欠發達經濟體因為沒有利用人工智能的優勢,也加大了與發達國家的數字鴻溝和收入差距。

報告還警告說,人工智能可能會加劇「國家內部的收入和財富不平等」。報告援引相關研究稱,「人工智能可以幫助經驗不足的工人更快地提高生產力。年輕員工可能會更容易利用這個機會,而年長員工可能會難以適應。」

報告指出,「如果那些高收入工人藉助人工智能提高了效率,其收入也會顯著增加」,「採用人工智能的公司生產率的提高也會提高資本回報,對於高收入者有利。這兩個原因都可能加劇收入不平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博客文章中寫道,「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工智能可能會加劇整體不平等,各國政策制定者必須積極應對這一令人不安的趨勢,以防止該技術進一步加劇社會不穩定」,「各國應建立全面的社會安全網,保護生計,遏制不平等,為弱勢工人提供再培訓計劃,使人工智能轉型更具包容性。這一點至關重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為125個國家制定了人工智能準備指數(AI-preparedness Index)。報告指出,丹麥、新加坡和美國是人工智能準備最充分的國家;較富裕國家比發展中經濟體為人工智能整合做好了更充分的準備。

最後,報告建議,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應建立監管框架,以負責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工智能的優勢,低收入國家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熟練勞動力培訓,以縮小技術差距。

對於人工智能將如何影響世界經濟的探討並不局限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家。之前,高盛的一項研究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在十年內將世界GDP提高7%(即7萬億美元),並將生產率增長提高1.5%。研究還說,人工智能浪潮可能會影響全球3億個全職工作崗位,人工智能將會給大約三分之二的美國職業帶來一定程度的自動化。

原文IMF Says AI Could Affect 40 Percent of Global Jobs刊於《英文大紀元》

(記者李酈編譯報導/責任編輯:林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