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鵬觀察】中南海祭出3大招 耶倫批北京胡來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6日訊】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秦鵬觀察》。今天是美東時間12月15日,京港台時間12月16日。

今天焦點:新冠新變種來襲,中國經濟面臨「可怕」前景,世界銀行也來唱衰了。

中南海祭出3招應對危機,國安奉命「亮劍」嚇唬國內外機構與學者。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抨擊習近平當局胡來。

首先請大家幫一個忙,由於之前我的YouTube頻道被限制廣告和限制流量,我開了一個新頻道,請大家點擊評論中的連結關注,謝謝!

新冠新變種來襲中國 世界銀行也唱衰

北京時間週五(12月15日),中共國家疾管局發布了關於新冠病毒的新進展,承認截止到12月10日,中國本土監測到7例JN.1變異株,最早的一個本土案例是11月首次發現的。該局還稱,雖然目前這個新的變異株在中國流行水準極低,但不排除JN.1變異株成為國內優勢流行株的可能。

這讓外界更增添了對疫情捲土重來的擔憂。

自11月以來,中國各地就出現兒童醫院爆滿,很多孩子出現了大白肺、有的被迫洗肺,醫院忙得晝夜不息的情況。隨後,其他年齡層人群,感染的人數也日益增加。當局給的說法是主要由支原體、流感病毒造成的,還一口氣報出了16種病原體,但是我一直說,最可怕的還是新冠,因為往年的秋冬流行季節,其它那些疾病一直有,但是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造成這麼大影響。

那麼,這個新的變種JN.1又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會讓很多國內外醫護人員都聞之色變呢?

JN.1變種,被普遍認為是早期BA.2亞譜系和後來的XBB譜系的重新組合體,國外有學者稱之為Omicron亞系中的怪人。研究顯示,與XBB.1.5相比,JN.1包含41個額外的獨特突變,大部分變化都存在於刺突蛋白中。而我們在最近三年都知道了,刺突蛋白變異增加意味著:1、增加感染性,新變種與ACE2受體的結合力更大;2、增加了免疫逃脫的可能性。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的最新評估:「JN.1 的持續增長表明它要麼更具傳染性,要麼更能逃避我們的免疫系統。」在一些歐洲國家,JN.1 病例已超過50%的閾值,引發了人們對新年前後感染病例可能激增的擔憂,類似於兩年前的第一波Omicron浪潮。科學家們還預測,這個將成為全球下一個主要的變種。

那麼,關鍵問題來了,原有的XBB疫苗管用嗎?答案是令人堪憂。

根據哥倫比亞大學12月6日發布在網上的一份研究,未感染個體接受單價mRNA疫苗(XBB.1.5 MV)針對XBB.1.5的中和抗體增加了27倍,但是,受試者所產生的中和抗體對XBB.1.5之後的一些新變種的結合力減弱,尤其是JN.1 變種產生的中和抗體效價最低,比XBB.1.5低4.3倍,也就是說,越後來出現的病毒變種,打之前疫苗所產生的抗體,對人的保護不如原來的老病毒。

北京大學曹雲龍博士在他的推特上發布的信息也顯示,新變種JN.1的中和抗體反應減弱。目前所開發的XBB.1.5疫苗的效果前景不佳。

這意味著未來有三大方面的影響:第一、未來的感染新冠病毒、並且造成重症的數量會更多;第二、現有中國市場上的十幾款疫苗,效果令人擔心,大多數可能將變成安慰劑;第三、隨著病毒蔓延,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將產生較大衝擊,使本來就已經很糟糕的經濟雪上加霜。

官方11月GDP數據有三個陷阱 世銀也看衰

當然,可能有朋友會說,目前我們看中國官方公布的11月GDP數據還可以嘛,你不要唱衰中國。但是,我想提請大家注意這裡有三個陷阱:

首先,我們一定不要忘記,2022年11月中國全國當時是什麼狀態?很多地方封城,深圳港甚至禁止人進入,所以去年的經濟增長基數本來就很低,比如2022年11月中國進口同比下降了8.7%,出口下降了10.6%,所以今年看似較高的增長數字,實際上是被嚴重扭曲的。

其次,今年的數據是在官方出台了很多刺激政策之後的結果,但即使這樣,11月房屋銷售面積和2021年同期相比,也幾乎腰斬。彭博社認為,這些黯淡的經濟數據,描繪出了「可怕」的成長前景。

第三,中國的債務問題和房地產危機還在加劇,而不是在減少,這對未來的經濟增長來說不是好消息。我們之前也說過了,信託行業、銀行業可能都會被高昂的地方債、房地產債務拖下水。

因此,我們看到,本週一(12月14日),一向對中國唱多的世界銀行,也預測明年的中國經濟將大幅放緩,成長率將從今年的5.2%降至4.5%。世界銀行還預測,2025年中國經濟將進一步放緩,進一步下降到4.3%。

在報告中,世界銀行還表示,由於房地產業的困境,加上全球對中國的需求疲軟、債務高水平以及消費者信心的動搖,中國的復甦步伐依然「脆弱」。

無獨有偶,近期還有更多機構看淡中國經濟,例如野村證券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團隊預期,中國經濟未來數月仍會面臨挑戰,且見底需要時間,因為內地疫情期間累積的需求正失去動力,同時外部需求減慢亦會拖累內地出口,例如中國製電池原料及太陽板已出現產能過剩。

12月13日,三大國際評級機構的惠譽,雖然對中國經濟展望評比為「中性」,同時卻指出了房產市場困境、地方政府債務與外部需求低迷等不利因素,並預估明年中國經濟成長將放緩。

中南海三大殺招自救 美財政部長批習胡來

而實際上,在我來看,惠譽之所以給中國「中性展望」同時又給出很多負面因素,一方面對業內人士來說,和穆迪評價展望「負面」傳遞出來的信息差不多,但另一方面,肯定是在中共當局的壓力下做出的妥協。因為這些世界評級機構也要和中共做生意,批評太狠它們可能也擔心影響將來合作,比如前一段時間,穆迪在發布「負面」報告之前,就通知公司員工先在家辦公,這顯然是害怕中共報復。

所以,逼迫機構閉嘴,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中共應對當前經濟下行的趨勢,使出的三個大招之一。這就相當於,當一條狗從高空墜落,摔骨折之後,醫生來了,卻把它的嘴給縫上了。

最近,我們看到已經有多名經濟學者被當局封嘴了,包括格隆匯的老闆格隆,中國金融學者劉紀鵬,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多年前的一篇文章《中國經濟社會矛盾幾乎到了臨界點》也被刪除。

除了封嘴,中共還使出了一招,那就是威脅要抓人。12月15日,中共國安部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聲稱要「堅決築牢經濟安全屏障」,說「當前經濟領域日益成為大國競爭戰場」,推動經濟回升向好既要克服內部困難,也要應對外部挑戰。而所謂的外部挑戰就像是各類意圖唱衰中國經濟的「陳詞濫調」,以種種虛假敘事構建「中國衰敗」的認知陷阱,持續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及道路進行攻擊。文章揚言,要堅決打擊於經濟安全領域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為高品質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環境。

這篇文章還強調,要堅持把國家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過程,將認真學習「習近平經濟思想」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強化風險意識,有效防範和化解各類風險挑戰,打好維護經濟安全的「組合拳」,堅決打擊於經濟安全領域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為高品質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環境。

這個情景真的很荒誕,比前幾天,我們看到的中共另一個發展經濟的大招還荒誕。12月12日,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上習近平居然聲稱要「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這給人什麼感覺呢?就像一個人得了重病,卻不讓人說、也不肯把毒瘡、惡瘤割掉,別人還必須給你唱讚歌,這樣怎麼能夠解決問題?這讓我想起了《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名醫扁鵲見到蔡桓公,提醒他說你有病得治,結果蔡桓公說「寡人無疾」,然後一拖再拖,到最後扁鵲看他已經病入膏肓,就逃跑到秦國去了。再然後,蔡桓公就死了。

現在中共造成的這種狀態,幾乎是一模一樣。很多國內外企業,選擇了躺平和出走。所以,我們看到今年經濟最慘的地方除了房地產,實際上是什麼?民營企業不投資了,不再相信中共的各種宣傳和誘惑,所以今年投資下降最大,特別是民間投資,11月份下降幅度幾乎高達四分之一。

但企業家們可以不說話,美國政府卻不肯閉嘴。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最新就批評說,中共由國家主導經濟政策,恐令投資人望而卻步。

週四(12月14日),在華府舉行的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50周年晚宴中,耶倫說,中共國營企業的角色太過強大,可能會抑制經濟成長,而中共安全機構的角色過大,則可能會令投資卻步。

耶倫還引述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最近的一項會員調查指出,2023年計劃將部分業務遷出中國的公司比例,高於2016年以來的任何一年。她認為中共應該對此關注。

耶倫還指出,中共應該進行「結構性改革」。批評說長期以來,中共採取不公平的經濟做法,從非市場工具到外企進入中國市場的壁壘,以及對美國公司的強制行動。導致美國勞工和企業一直無法和中國同行公平競爭。

說得很對,不過,我認為耶倫還是太天真,中共怎麼可能聽得進這種苦心相勸呢?!

12月15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問,美國財長耶倫昨天呼籲中國轉變經濟政策,稱國營企業作用過大會限制成長。請問中方有何評論?

毛寧表示,中方始終認為發展健康穩定的中美經貿關係有利於中美兩國,也有利於世界。我們願意同美方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落實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達成的共識,共同推動雙邊經貿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同時我們也希望美方能夠言行一致,不要一邊重申要同中方合作,不尋求同中方「脫鉤」,一邊又不斷對中國企業揮舞制裁的大棒。

得!新版「蔡桓公」出現了。你勸它治病,它說寡人沒病,病的是美國。那好,就讓我們看中共這最新的三板斧會起到什麼作用吧!

好了,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請喜歡我節目的朋友,在評論區關注、訂閱我的新頻道。謝謝,我們下次節目見!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X6rw_QzJbFzvr1CzivxIg
歡迎訂閱乾淨世界頻道:https://www.ganjing.com/zh-CN/channel/1eiqjdnq7go7cVXgAJjJp39H61270c

秦鵬觀察》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